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Li, Szu-Hui"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國中教師使用標準介入語文補救課程之教學適應歷程
    (2015) 李思慧; Li, Szu-Hui
    本研究旨在瞭解執行「語文精進課程」的教師在補救教學中所面臨的困難、挑戰、調整和因應方式,本研究以3所國中教師的教學歷程為個案來探討參與「國中語文精進教材」教師教學適應歷程。本研究採質性取向之個案研究設計。研究者以質化資料描述教師對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詮釋。質性資料來源包含6次訪談記錄、6份輔導會議紀錄與6次研究者札記。 研究者先以開放編碼的方式,持續閱讀訪談逐字稿、輔導會議紀錄和研究札記,再形成主軸編碼,將資料分為「低成就學生學習」、「教學策略與詮釋」、「因應與調整策略」、「信念與角色的轉變」、「生態因素」等…面向,再逐步形成次級編碼,以敘說3位教師的適應歷程。 初步研究結果顯示3位個案教師:琥珀老師、浮島老師和白浪島老師參加方案一年後,由「教師中心」、「較少使用班經策略」、「講述教學法」、「重視文意、情意」和「重視原班成績」之教學取向,產生新的教學信念和教學行為。琥珀老師調整方面「對補救教學目標」、建立「增強制度」、使用「問答討論教學法」,並再沉潛蟄伏階段,思考補救教學目標和信念;浮島老師則調整為「學生學習中心」,對於「補救教學目標和信念」、「對低成就生的能力認知」和「問答討論教學法」受語文精進課程的專業引導下而有所轉變;而白浪島老師在參與過程中,對於「補救教學目標和信念」、「對建立低成就生自信的策略」有明顯轉變,在原本的講述教學中兼採「問答討論教學法」,並增加更多「語文教學策略」。琥珀、浮島和白浪島三位老師,都有不同程度的將所學跨情境運用於原本的國文教學工作中。 最後,促使三位教師轉變和調適的影響因素有「課程輔導員的引導」、「教師實際教學體驗」、「低成就學生表現與回饋」和「教師自我檢核機制 (包含教學實況影帶回顧、教師自我檢核表) 」,引發老師對自我教學的重新覺察和審視自己補救教學的主要目標和教學方式,以改善教學品質。這一年的教學適應歷程可略分為:「教學原型階段」、「摸索試探階段」、「調整節奏階段」和「熟悉因應/沉潛蟄伏階段」,分三種不同的適應型態,「迴旋沉澱型」、「試驗修正型」和「參照調整型」。 最後,本研究基於研究發現、研究結果和研究限制,對未來研究以及補救教學實務工作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