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i, Jia-Hao"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華語遠距師培課程與教學能力發展研究(2018) 李家豪; Li, Jia-Hao當代網路科技的躍進推升了遠距教學的發展,其跨時空與高互動的優勢不僅豐富教學資源,符合個人需求,且更有利語言課程的跨境推展。遠距教學的特質鮮明,使得授課教師面臨如設備操作、適應情境、調整教學等難題,因此學者皆強調遠距教師培育的必要性。然而,專論華語遠距教師培育的研究仍屬少數,且遠距教學的能力至今仍未有明確界定,更少見探討教師培育、教學能力與評估指標等層面的綜合研究。為補足文獻闕漏,本研究搭配行動、調查與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教師培育成效、教學能力發展與整合評估指標。 在培育成效方面,本研究觀察「2015年華語遠距教師培育課程」的面授培訓為期八週次,共20小時。研究者以行動研究法的反思模式,釐清培育課程的執行模式,並以內容分析法對應培育課程的主題與任務,再以調查研究法匯集30位報名教師的受訓動機需求調查,以及19位受訓教師的意見調查,從而分析培育成效。在教學能力方面,融合分析與行動研究法,剖析6位受觀察教師於培育前、後教學實驗的教學表現,並以百分比統計對比課程設計、問答調控、任務銜接等教學能力的發展。在整合分析指標方面,採分析法彙整上述結果,最終提出華語遠距教師培育的整合評估指標。 本研究揭示以下三項結果。第一,培育課程成效:培育前教師多重視教學技巧、資源應用、試教實習,其對實作、反思循環的理念仍有待形塑。因此,短期培育課程應涵蓋五個核心主題:培育目標認知、遠距教學觀點、視訊授課技巧、數位資源應用、演練試教實習,以及其中的十二項教學知能。此外,培育單位規劃課程時可搭配情境觀察、主題研習、教學討論、小組協作、個人實作等課型與任務,並提高培育內容的應用性,方能發揮短期密集型培育課程的時效與成效,也有利平衡受訓教師的增能需求與訓練負擔。 第二,教學能力發展:培育後,受觀察教師在課程設計、問答調控、任務銜接等方面設想,皆有更明確的教學考量。在課程設計方面,整體教案更符合格式、重點、活動、問答、討論、評量等編寫原則。投影媒材更能顧及圖文排版、內容教學、討論互動等編排原則。自評紀錄則呈現備課、語言、內容、媒體、應變等反思啟示。且部分教案、媒材的統計呈現明顯的進展。 在問答調控方面,對比百分比統計後,師生言談總量、比例與分布更符合教師精講、學生多講的原則。教師更能掌握提問語言(程序提問、匯集性誘導提問、擴展性誘導提問)、回饋語言(評價、填補、修正、操練、行為),也可避免失效語言,如失效提問(贅述、自答、講解、離題)與失效回饋(過度填補或錯失修正、操練、理答)。此外,培育後教師趨向運用擴展性誘導提問,引導學習者表述如論斷、應用、分析、整合等高層次的口語回應。 在任務銜接方面,教師更能考量任務的類型、程序、配時等應用,其百分比統計也有明顯差異。教師依序鋪排開展(開場寒暄、漸進暖身、課前評量)、探究(學習大綱、課文提要、詞彙運用、句型練習)、研討(文化討論、情境討論、畫筆任務)、鞏固(綜合複習、課後評量)、緩衝(補充教學、逐步緩和)等五個階段與其中的任務。此外,教師可視任務目的,搭配線性或循環的授課模式,使任務甘特圖呈現傾斜走向、集散區段、點線形態等特徵,以及銜接任務的教學要則。 第三,整合評估指標:本研究彙整上述實證結果,並提出華語遠距學的培育課程、教學能力、資源管理等三項整合評估指標,如:培育課程的培訓課時與時效、專題新增與補充、任務考量與安排等指標。教學能力的課程設計、問答調控、任務銜接等指標。資源管理的單位設備與資源、人資職務與管理、教學支持與協助、研習講義與檔案、教材質量與議題等指標。 此外,本文另呈現由行動研究所觀察的培育課程應用與實踐,包含培育課程的籌備事項:如培育進程劃分、目標規定說明、潛在難題防範。執行實例:如培育課程簡介、跨文化溝通觀、教學平台操作、視訊授課技巧、數位能力應用、種子教師傳承、教學演練試教、教學自評反思等八個主題。管理方案:如師資人員協調、設備資源配置、培育成果建檔等應用實例。 本研究希冀上述培育課程成效、教學能力發展、整合評估指標的研究成果、應用與實踐,可供研究者發展後續遠距教師培育研究之基礎,或供培育單位作為規劃同質性培育課程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