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ai, Yi-Ju"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新竹市東門圓環廣場為例—論日治時期東門城樓與現代化空間之結合(2021) 賴奕儒; Lai, Yi-Ju本論文透過城市建設歷史或發展史演變的研究角度,釐清清代光緒時期淡水廳建磚石城的背景脈絡,從城牆與城門的擇定、選址,再經歷舊市街商業活動的興衰和聚落型態演變等因素形成的清末城市佈局。統治政權轉移後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城市發展的大方向由封閉轉變為開放,透過市區改正計畫的施行,使新興市區崛起和城市重心轉移。強調東城門在城市空間中的角色轉換,從清代的城市出入口到日治時期的城市地標。傳統閩式城樓建築結合現代化圓環道路系統設計,構成城市規劃中有效的空間運用,兼具交通樞紐與城市地標的身份,成為市民集體記憶中的在地認同。Item 歷史走入心間:情意教育課程設計對啟聰學校國中生歷史學習影響之行動研究(2019) 賴怡汝; Lai, Yi-Ju本研究旨在探討情意教育課程設計對啟聰學校國中生歷史學習之影響,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並嘗試跳脫傳統章節名稱,書寫一篇滿懷情意的成長省思歷程。 課程設計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以社會科文本為基礎,融入情意教育,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第二階段則以歷史人物為楷模,讓學生發現自身性格與歷史人物的異同,發揮優點、省視不足,希冀能對其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建立有所助益。本研究發現,適合設計為情意教育課程的素材有三項:一、從古沿用至今的發明、制度、觀念等,貼近生活經驗,學生更能產生共鳴,並體會現今習以為常的事物中,也有古人的心血結晶。二、可教導學生透過「神入」的方式,試著理解歷史人物做出重大決定當下的時空背景,以及決策背後的用意與苦衷。三、若歷史人物與學生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學生會覺得十分親切;歷史人物的處世智慧,亦是楷模學習的良好範例,幫助學生自省與成長。 一學年的研究中,以合作學習、角色扮演、古今對話與楷模學習等方法設計與實施課程,可發現學生不再只是被動聽講,而能主動學習;藉由課堂討論,也能讓學生靜心思考,產生更深刻、具創造力的想法。此外,貼近生活經驗、富有趣味性的課程,使學生樂於學習、減少行為問題。Item 雙北地區綜合職能科校外職場實習學生工作自我效能與雇主滿意度相關研究(2016) 賴薏茹; Lai, Yi-Ju本研究主要研究雙北地區綜合職能科校外職場實習學生的工作自我效能感和雇主對於職場實習與滿意度,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新北市公立高職參與高三校外職場實習課程之學生與提供職場實習職場之雇主。為有效達成研究目的,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本研究共發放230份問卷,回收163份,回收率約7成,刪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146份,將所得資料以SPSS 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依資料分析結果,獲知研究結論如下: 一、學生工作自我效能屬中等信心程度,未明顯偏高、低。 二、雇主對職場實習學生的「工作配合度的表現」和「遵守職場管理規定的表現」滿意度偏高。 三、障礙類別輕度的學生較中度之學生在「實際面臨工作及保護自我權益的信心」構面有信心、工作自我效能感較高。 四、男性雇主對職場實習學生的滿意度高於女性雇主。 五、年齡30歲以上,未滿40歲的雇主滿意度高於年齡40歲以上雇主。 六、學生工作自我效能和雇主滿意度有低程度的正相關。 七、在「職業準備技巧信心」部分,雇主滿意度高於學生工作自我效能。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分別對於學校、學生職場實習安排、研究範圍的限制及後續研究方向等提出有關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