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Ke An"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九歌圖之研究與個人創作方法
    柯恩; Ke An
    九歌是上古時期沅湘地區濮獠民族的祭神曲,至戰國時代屈原更定其辭, 而成為楚辭中的一個篇章。後代的註疏家多從屈原的才情與際遇去做理解 ,至近代才有從更大的視野來看九歌。(如蘇雪林從神話學、凌純聲從考 古學)至於九歌圖的發展,最早存在於濮獠民族的銅鼓上,是帶有宗教性 質的圖案,而九歌本身是一種先圖後文的情形。北宋之前的九歌圖多是一 些單幅描繪的個別圖像,尚未發現有完整成篇的九歌圖。至北宋李公麟後 始有描繪屈原九歌之全本九歌圖流傳,其中李公麟的九歌圖有四種可能的 形式影響後世:一是通景式的異時同圖法之風格;二是單獨描繪主神之風 格;三是摘取部份內容描寫的風格;四是單篇描繪的二湘圖。這四種風格 個自影響著歷代的九歌圖畫家。在這影響的範圍中較主要的:元代有趙孟 頫、張渥;明清有杜堇、仇英、文徵明、陳洪綬、蕭雲從;民國有徐悲鴻 、傅抱石、張大千。這些畫家基本上不脫離此四種類型,而且有所取法也 有所改變,且愈至近代風格形式的改變愈大。此外,從九歌在文學研究的 領域中對九歌圖的發展之影響來看,雖然九歌圖是以屈原的九歌為描寫對 像,但基本上九歌圖的發展演變是以李公麟的九歌圖為核心而自成體系。 在九歌圖的個人創作部份,從對歷代九歌圖發展的研究中所發現的現象為 基礎出發,其中宋元時期皆以李公麟的九歌圖為藍本而少有更動。明清之 後,畫家的個人風格始大幅顯現。根據此一現象,個人的九歌圖創作始打 破成規以較異於傳統形式的方式呈現。大致可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具像 式的,以超現實的手法來表現。另部份是以較具現代感的抽象、象徵符號 的方式來呈現。這兩部份皆是嚐試著用現代的手法與個人的感動來重新表 現二千多年前的楚辭九歌,為使此一浪漫詭奇的不朽篇章能有一新的詮釋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