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Kao, I-Hung"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戰爭記憶之形塑--以1937年淞滬會戰為例
    (2015) 高宜宏; Kao, I-Hung
    歷史記憶為近年相當熱門的研究議題之一,相關理論經1980年代以後的開展已漸趨完備,並逐漸地受到人文與社會學科的注意,而近現代史學者尤其關注戰爭記憶。   戰爭記憶與國家塑造及認同有相當大的關係,尤其近代民族國家的發展,使國家當權者相形重視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於是透過宣傳與教育手段,使人民對某個時期的歷史有共同的記憶,進而達到目的。1937年爆發的淞滬會戰,即於中華民國政府的營造下,透過報刊與紀錄片等文字及非文字的宣傳,成為中國全面抗戰的象徵。儘管會戰本身以失敗坐收,然而會戰所出現的英雄人物卻並未在戰後消失,而是加諸於教科書、影像與紀念活動當中,使會戰本身的失利被淡化,並對臺灣民眾加以文化、教育灌輸,從中建立以中國國民黨為中國合法繼承者之史觀,並連結臺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然而,戰爭記憶形塑的過程,因不同時期,面對不同敵人而有所波動。尤其到了1980年代以降,臺灣本土意識高漲,更是對過往以中國認同為軸心的戰爭記憶形成嚴峻挑戰。不過中國認同為主體的戰爭記憶並未因此消逝,而是與日籍臺灣兵等臺灣認同之記憶並存。至今,臺灣認同與中國認同對於戰爭記憶的詮釋,仍是學界內外各勢力的必爭戰場。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