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Feng, Pang-Yen"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國國民黨政府對臺灣山地治理的籌畫與建置(1943-1952)(2020) 馮邦彥; Feng, Pang-Yen國民黨政府在接收臺灣前做不少準備,一方面設立臺灣調查委員會,對臺灣進行調查與資料搜集,國民黨政府由此認識臺灣山地與山地原住民,知曉臺灣總督府對蕃地蕃人的撫育與威壓措施,亦明白山地原住民可分為七族。臺灣調查委員會亦擬定〈臺灣接管計畫綱要〉,將國民黨政府的民族觀作為臺灣山地的接收方針,即扶助、同化山地原住民,並給予山地原住民地方自治。另一方面則開設警察與行政人才培訓班,前者負責戰後山地之接收,後者則負責接收後的山地治理。為此,在招訓人才的過程中重視臺灣的特殊性,強調學員應具備臺灣方言或日語的能力,同時加強學員對臺灣情況的認識,因此對戰後山地的接收與治理是有正面意義的。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事前不清楚負責接收的國家與時間,對於軍事占領亦無規劃,使得接收機構匆促成立,接收人員亦忙亂集結。後行政長官公署人員陸續抵臺,臺灣山地之接收亦隨之展開。在「維持」的原則下,理蕃機關係由警察單位接收,完成後再交由民政單位主掌山地業務。由於先前未擬定完整的山地施政計畫,民政處與各相關單位一同召開高山族施政研究會,確立國民黨之民族觀為日後山地施政方針,由此將山地原住民納為中華民族的論述內,稱之為山地同胞。同時召開山地高山族施政考察團,對山地鄉村之劃設進行考察。編組過程雖一波三折,但最終山地區域多承繼日治蕃地之範圍,山地村域之劃設亦受日治駐在所轄區的影響。 國民黨政府在省縣鄉村均有主掌山地業務之機關,四者為處理山地龐雜事務,同時為提高行政效率,而實行山地行政一元化,但後來因為新任臺灣省主席陳誠不認同,又缺乏所需的財政與人才,山地行政機關最終朝向一般化發展。另外,當時山地鄉村長本欲如平地鄉村般進行民選,但因山地鄉村在編組上遭遇困難,使得部分山地鄉村無法順利舉行選舉,造成首屆山地鄉長均為官派,首屆山地村長部分官派、部分民選的情形,而首任山地鄉村長多為日治時期蕃地蕃社的重要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