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Chien, Chia"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交流與互動——民國詞與日治臺灣報刊研究
    (2021) 簡嘉; Chien, Chia
    本文以日治時期臺灣報刊所轉載的晚清民初詞作為範疇,透過當時複雜的時代背景,除去政治層面的討論,僅觀看兩岸這個時期的交流與互動。由此可以發現這樣的關係,對於臺灣詞壇的成長有所助益,同時也見得詞人間的情誼,甚至透過轉載之舉,窺得晚清民初的文學樣貌。在「清領至日治時期臺灣詞壇的發展」一章中,本文說明了清領時期的臺灣以寫詩為主流,詩社林立、交遊甚多,並不重視詞體的創作。詞體不是科舉考試科目,又被文人視為小道,遊宦文人也不特意推動填學風氣,臺人著力於詞學的外力已失。對內則韻書、詞譜、詞話較為缺乏,文人之間也少有詞鈔或詞集,互動與保存實為困難,只少量留存幾位大家之手。直至日治時期,報業興盛,臺灣報刊的出現,並從中國報刊轉載民國詞作之舉,成為詞壇發展的助力。其中,與中國詞壇之間互動的對象,也從閩地的遊宦文人,大部分移轉至江浙地區的詞人,更以南社、虞社為主,還有汪精衛政權下的文人,三者關係彼此有重疊,透過轉載這些民國詞作,豐富了日治臺灣詞壇。 在「兩岸詞人、文學集團與報刊的交流」一章,以「民國詞人、臺灣文人、兩岸報刊編輯群」三個主體,觀看他們的互動,與所流露的情誼。在日治臺灣報刊轉載的民國詞作中,民國詞人彼此透過「離別贈答、應酬唱和、題畫記情」三種方式,來傳達詞人之間的情感,以詞聊表心意,也唱和詞作來切磋詞藝,更經由歌詠詞人所藏、所繪的畫作,表現詞人之間的遊戲與應酬。與臺灣文人的互動,主要則以三位往返中臺兩地,並影響兩岸交流的文人談起,如李友泉原籍江蘇、定居稻江,促進虞社和瀛社的交流;蔡伯毅交遊應酬甚廣,足以成《嚶鳴集》一冊,尤其以南社為多;王少濤兩岸贈答之作,因工作緣故,以廈門為主,更有與瀛社謝雪漁和南京政權有互動。而探究民國文人與臺灣文學集團、報刊的交流,分為四個活躍度高的互動,一是南京政權與《風月報》編輯群的關係,二是中國報刊與《臺灣文藝叢誌》,三是與中國南社與《臺灣詩薈》的交流,四是菽莊吟社與臺灣報刊的互動,由此可以宏觀看到中國與臺灣報刊之間更緊密的關係。最後,綜觀「民國詞的文學樣貌與內容意涵」一章,可以更清楚知道臺灣報刊的選詞眼光,從轉載「述懷詞、記遊詞、詠物詞、閨情詞、季節詞、節慶詞」等類型的詞作,來抒發當時民國詞人的心聲。他們以述懷的方式,表示當時政局國事帶來的愁緒與感慨,多感嘆家國之憂與離亂的身世;詞人記錄出遊賞景之事,也不是表露閒情雅致,多是見著景物而興起悲傷;賦物之作則兼具細膩的描摹與情感的寄託,在詠物詞裡吐露亡國戰亂的哀音;閨情詞除了男性代言閨思,添入閨秀詞作,可見民國時期的男性女性對於閨情詞背後所表述的不同意義;季節與節慶主題的作品,總被時間的更迭、團圓與離別所觸動,引發詞人複雜的思緒。這些多樣而豐富的詞作樣貌和背後的意涵,是為本章的側重點,能夠更加了解民國詞作與詞人想法。 透過全文的分析與討論,可以得知詞體雖然處於複雜的政治背景下,卻沒有受到局限,反而以報刊為媒介,與民國文學集團有所交流,使得臺灣詞壇的發展,從清領時期走向日治時期更加穩定,互動對象也從閩地移轉至江浙地區。更仔細觀看這些轉載而來的詞作,能夠見得兩岸詞人間的情誼,以及民國詞人對於所處時代的真實感受,甚至使臺人能夠觀摩精彩多元的題材與詞藝,這些皆是兩岸交流與互動中不可或缺的珍貴。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