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i-Shun Lien"
Now showing 1 - 6 of 6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Item 故事提示策略、工作記憶能力對幼兒故事理解能力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7-12-??) 簡馨瑩; 連啟舜; 張紹盈; Hsin-Ying Chien; Chi-Shun Lien; Shao-Ying Chang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提示故事主角的目標與意圖對幼兒在故事理解能力的影響,並進一步分析不同工作記憶能力的幼兒在故事理解能力的表現。另外,應用序列分析法分析幼兒聽完故事後排列故事圖卡的順序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公立幼兒園四歲七個月至六歲兩個月幼兒。研究方法採取以2(故事提示有無)×3(高、中、低工作記憶能力)之實驗設計,以多變量共變數分析及序列分析進行資料的分析。實驗組為幼兒接受故事提示的故事朗讀教學,控制組為未接受故事提示的一般朗讀。研究發現:以提示故事主角的目標與意圖方式作為教學策略,有助於幼兒對故事內容的記憶與理解;不同工作記憶能力幼兒在故事理解能力與故事圖卡排序的表現亦有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對現場教學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教師手勢對幼兒故事詞彙理解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4-06-??) 簡馨瑩; 連啟舜; Hsin-Ying Chien; Chi-Shun Lien本研究分別以兩個研究解析不同年資教師於說故事時,手勢表徵的意義類別,以及手勢教學影片對幼兒在詞彙理解的影響。研究一以錄影分析的方法,探討8 位新手教師與8 位資深教師說故事時的手勢行為。結果發現,教師說故事時的手勢以描述故事內容、詞彙的語意提取性質居多;不同年資的教師於表徵故事內容的手勢次數並未有顯著差異的存在;於師生互動的手勢次數,則有顯著的差異存在。研究二分析不同年資教師的教學影片對幼兒詞彙理解的效果研究,以臺東3 所公立幼兒園大班67 位幼兒為對象進行實驗。結果顯示,資深教師的手勢教學影片對幼兒理解衍生性質的詞彙有顯著的效果。文中對未來相關研究及教師的教學手勢提出討論與建議。Item 文章連貫性、閱讀能力與兒童科學理解表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3-06-??) 連啟舜; Chi-Shun Lien本研究之目的有三:(1)探討文章連貫性的改寫原則是否能有助於改善學童的文本;(2)文章連貫性的編寫原則是否有助於修改科學性的文本;(3)探討讀者閱讀能力和文章連貫性是否有交互作用存在。本研究選取兩篇科學性文章的自然文本,依據四個文章編修原則(論辭重複原則、概念清晰化原則、改變句子和段落順序原則及增加鉅觀結構)來進行改寫。受試者為91名國小六年級學生,依其閱讀能力分為高能力和低能力兩組,並隨機分派閱讀「原始版本」或「改編版本」,所有的受試者均接受「自由回憶」、「文本理解」和「推論理解」的測量。結果顯示:閱讀改編版本(連貫性高)學童的理解表現優於原始版本的學童。高能力的學童表現的較低能力的學童佳。閱讀能力和文章連貫性的交互作用效果發生於其中一篇文章推論層次的理解,此交互作用代表低能力的讀者在回答推論層次的問題時,獲益於文章連貫性的操弄,而高能力的讀者並沒有這樣的現象。本文最後就此一發現探討其教育上的應用。Item 文章連貫性和人稱敘寫觀點對兒童道德故事主題理解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6-03-??) 連啟舜; 張思潔; Chi-Shun Lien; Ssu-Chieh Chang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文章連貫性和人稱敘寫觀點對不同年紀兒童道德故事主題理解之影響,以了解不同年紀兒童對道德主題理解程度,並檢驗「文章連貫性」、「人稱敘寫觀點」對兒童道德主題之影響。本研究選取三篇道德故事加以改寫,分別操弄故事的文章連貫性及人稱敘寫觀點,形成「因果順敘+第一人稱」、「因果順敘+第三人稱」、「因果倒敘+第一人稱」及「因果倒敘+第三人稱」四個實驗版本,分別由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童閱讀同一版本的三篇故事,在閱讀後測量其不同層次的閱讀理解表現。結果發現在自由回憶、字面理解、推論理解部分,五年級學童表現優於三年級,且文章連貫性有顯著的影響,學童在閱讀因果順敘版本表現較佳,本研究結果支持文章連貫性對兒童道德理解的假設。但是在兒童在不同人稱敘寫版本的理解表現上並未有明顯的差異。此外道德主題理解的層次,本研究中並未得到顯著的效果。本研究結果僅支持「文章連貫性」假設,而「人稱敘寫觀點」並沒有明顯效果。Item 文章連貫性和人稱敘寫觀點對兒童道德故事主題理解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6-03-??) 連啟舜; 張思潔; Chi-Shun Lien; Ssu-Chieh Chang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文章連貫性和人稱敘寫觀點對不同年紀兒童道德故事主題理解之影響,以了解不同年紀兒童對道德主題理解程度,並檢驗「文章連貫性」、「人稱敘寫觀點」對兒童道德主題之影響。本研究選取三篇道德故事加以改寫,分別操弄故事的文章連貫性及人稱敘寫觀點,形成「因果順敘+第一人稱」、「因果順敘+第三人稱」、「因果倒敘+第一人稱」及「因果倒敘+第三人稱」四個實驗版本,分別由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童閱讀同一版本的三篇故事,在閱讀後測量其不同層次的閱讀理解表現。結果發現在自由回憶、字面理解、推論理解部分,五年級學童表現優於三年級,且文章連貫性有顯著的影響,學童在閱讀因果順敘版本表現較佳,本研究結果支持文章連貫性對兒童道德理解的假設。但是在兒童在不同人稱敘寫版本的理解表現上並未有明顯的差異。此外道德主題理解的層次,本研究中並未得到顯著的效果。本研究結果僅支持「文章連貫性」假設,而「人稱敘寫觀點」並沒有明顯效果。Item 閱讀之摘要歷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6-12-??) 連啟舜; 陳弘輝; 曾玉村; Chi-Shun Lien; Hung-Hui Chen; Yu-Htsuen Tzeng本研究以Kintsch 與van Dijk(1978)的理論模式為基礎來探討不同年齡的讀者之摘要歷程。藉由實驗材料的操弄,測量兒童摘要能力以探討兒童閱讀的心理歷程,進而探討摘要能力與中文理解的關係。研究方法選取三年級及六年級受試者各34 名,每人閱讀三篇不同歷程版本之說明文後,進行自由回憶作業、摘要評量及文本理解測驗。研究結果發現:一、摘要整體表現和閱讀理解、自由回憶、文本理解皆呈現中等之相關;而在不同歷程之摘要表現上,刪除歷程和歸納、建構歷程之相關不顯著,刪除所使用到的摘要次能力不同於歸納和建構。二、不同年級讀者在閱讀後的摘要表現、自由回憶及文本理解在發展上有顯著的差異,六年級學童皆優於三年級學童。三、不同發展階段的讀者在摘要「次能力」表現有顯著差異,刪除的能力明顯優於歸納和建構的能力,其中建構能力是發展最不成熟的能力。在作答分析中顯示僅有五分之一的三年級學童和三分之一的六年級學童能正確選出文章的主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