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Chen, Hui-ling"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博物館家庭志工解說員戲劇詮釋之心流經驗個案研究
    (2016) 陳慧玲; Chen, Hui-ling
    國際博物館逐漸普遍地發展戲劇詮釋教育活動,然而國內博物館囿於人力與經費的限制,只有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從2009年起持續性地由國立台南大學協助策劃相關教育活動。志工是博物館重要的人力資源與最親密的觀眾群,但是鮮少有文獻針對十五歲以下的孩童志工或家庭志工進行相關探討。 因此本研究從Csikszentmihaly 心流理論、Dewey的經驗理論及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的觀點,探討家庭志工執行博物館戲劇詮釋之心流經驗及發展歷程。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以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的志工為研究對象,共有二十位志工參與,主要由五個核心家庭成員組成。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扮演著促進心流的學習中心 。研究發現個性、文化、環境與家庭的支持能影響人們進入心流。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家庭攸關教育的成效,也是影響個人能夠進入心流的重要關鍵。 二、教育要觸及學習者的心靈使之渴望,因為決定學習的質量在於主動性。 三、教育要提供學習者略高於能力的挑戰,誘導採取行動以便能享受歡樂與 自尊。 針對博物館界的建議如下 : 一、博物館宜招募家庭志工由其共同推動教育活動。 二、博物館場域適合發展戲劇詮釋,可呈現物件標本相關人、事、物的故事。 三、博物館要尊重解說員的獨特價值,協助其實現自我以持續地進入心流。 整體而言,家庭志工不僅投入心血於教育館,改變了教育館的活動形式、增加導覽解說方式,還轉換家庭成員的互動模式、也改變了自家孩童的個性,形成從個人、家庭、社群及機構,從小而大、如骨牌式環環相扣的循環改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