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en, Kuan-Hao"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飛秒雷射誘發多光子離子化質譜法與電子撞擊離子化質譜法分析人體呼氣中氣體分子及對離子化效率之比較(2019) 陳冠豪; Chen, Kuan-Hao本研究分別利用氣相層析電子撞擊式質譜儀(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GC-EI/ MS)以及飛秒雷射誘發多光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儀(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multiphoton ionization/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FL-MPI/ TOFMS)研究並且比較非吸菸者/吸菸者呼吸氣體中成分的質譜資訊。藉由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提升分析物訊號強度後,本研究能夠在人體呼氣樣品中檢測出40種以上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其中有24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以被鑑定出來。GC-EI / MS利於偵測己烷(hexane),乙脲(ethylurea),甲苯(toluene)和檸烯(limonene)。相對的,FL-MPI/ TOFMS則利於偵測鄰二甲苯(o-xylene),萘(naphthalene)和甲基丙基苯(methylpropyl benzene)等化合物。而有些化合物在兩種質譜儀中皆有被偵測到,例如丙酮(acetone)以及異戊二烯(isoprene)。除此之外,本研究亦利用FL-MPI/ TOFMS檢測同一名志願者吸菸後的呼氣樣品,發現其中含有有2,3-二甲基吡嗪(2,3-dimethly pyrazine),2-甲基吡啶(2-methyl pyridine)和吡嗪(pyrazine)等化合物。GC-EI/MS和FL-MPI/TOFMS的組合,成功地為研究人體呼氣中的VOCs提供一種新的檢測方法。Item 黑翅鳶與紅隼的種間競爭與長期族群趨勢(2022) 陳冠豪; Chen, Kuan-Hao黑翅鳶(Elanus caeruleus)為棲息於平原開闊環境的日猛禽。由於台灣過去缺乏棲息於平原環境的留棲性日猛禽,在2001年出現首筆繁殖記錄後,黑翅鳶很快佔領此棲位,族群快速增加並在2010年遍佈全台平原地區,可能與類似棲位的物種發生競爭。紅隼(Falco tinnunculus)為來台度冬的平原性猛禽中數量最多的物種,與黑翅鳶有相似的棲位,但過去並無研究探討黑翅鳶出現對紅隼的影響。本研究分三部分,首先整理2003至2017年台灣8座機場的鳥相監測資料、ebird資料庫2000至2019年的目擊記錄,以及2014至2020年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的資料,瞭解2物種歷年的數量變化。第二部分則從食性及覓食活動時段來探討棲位重疊的程度,並使用Pianka's index進行分析。第三部分以標本測試黑翅鳶與紅隼發現入侵者時的反應。結果發現,無論機場或是ebird資料,度冬紅隼的數量均呈現逐年減少,黑翅鳶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新年數鳥則因監測年份有限而無法反應長期的族群趨勢。齧齒類為兩種猛禽最常見的獵物,分別佔黑翅鳶與紅隼獵物生物量的94.3%和61.6%。Pianka's index以頻度計算的結果為0.74 ,以生物量計算的結果為0.97,顯示兩物種在食性上有很高的重疊度。Pianka's index以覓食活動時段計算的結果為0.89,顯示兩物種的覓食時段有很高的重疊度。行為互動實驗發現黑翅鳶對出現於領域內的入侵者皆會攻擊,但在度冬前期(10至12月)對紅隼有最高的攻擊頻度(紅隼2.9次 vs. 黑翅鳶1.1次),且會隨著紅隼逐漸北返(1至4月)而下降(紅隼1.5次 vs. 黑翅鳶0.8次);紅隼僅記錄會對紅隼進行驅趕。本研究顯示,黑翅鳶對入侵者的攻擊行為提高平原環境的競爭壓力,在棲位高度重疊的情況下很可能促使紅隼轉而尋找其他地區作為度冬地,最終導致來台度冬的紅隼數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