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ang, Chiung-Wen"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質譜技術評估在不同酸鹼值環境水解Avastin之雙硫鍵錯接變化(2015) 張瓊文; Chang, Chiung-Wen正確的雙硫鍵摺疊影響蛋白質的活性及結構穩定性,因此對蛋白質類藥物而言,鑑定雙硫鍵的連接情況至關重要。隨著質譜技術的成熟,現今多以生化質譜方法鑑定蛋白質雙硫鍵,在此方法中需使用酵素水解蛋白質。酵素活性範圍多為弱鹼性環境,然而在弱鹼性環境下可能使蛋白質雙硫鍵還原再重新摺疊形成不同構型的雙硫鍵,造成在結構鑑定上無法判斷是樣品本身的雙硫鍵摺疊錯誤還是因實驗過程而產生的雙硫鍵重組。在本研究中,以溶菌酶(Lysozyme)及Bevacizumab(Avastin)作為樣品,控制酵素在中性以及弱酸性的溶液下進行水解,再使用雙甲基化標記結合質譜方法搭配RADAR軟體鑑定雙硫鍵,進而觀察雙硫鍵連接情形的變化,以提供最佳化鑑定雙硫鍵的實驗條件,降低雙硫鍵重組應造成的干擾。以trypsin及Lys-C在pH 6環境水解樣品,可完整鑑定到預期的含雙硫鍵胜肽,且皆未鑑定到錯接雙硫鍵。而以trypsin + Glu-C搭配變性劑rapigest在pH 6環境下水解Avastin,也可完整鑑定到預期的含雙硫鍵胜肽,且未觀察到錯接雙硫鍵。以thermolysin進行水解,不論在pH 5, 6, 7環境下都有觀察到錯接雙硫鍵的存在。本研究結果顯示,選用適當的酵素、在弱酸性的環境下進行水解反應,可有效的減少雙硫鍵重組反應的發生,雖然使用的酵素活性受到抑制,但依舊可以成功鑑定到溶菌酶及Bevacizumab中所有的雙硫鍵。Item 母親與輕度自閉症青少男談「性」的經驗初探(2023) 張瓊文; Chang, Chiung-Wen2006年,聯合國頒布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台灣也於2014年立法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保障多項身心障礙者的權利。身心障礙者的人權議題逐漸被社會所重視,其中性權及性健康權也多被提及討論。在青少年的階段,性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在性發展的目標上,又有許多與人互動的議題、情感發展等,並強調與他人建立一段健康親密的關係。而自閉症的核心障礙便有社會互動的困難,這樣的特徵對於自閉症青少年來說,在性的議題會遇到什麼與一般發展青少年不一樣之處。本研究透過質性訪談,探討母親與輕度自閉症青少男談「性」的經驗,希望能更深入瞭解輕度自閉症青少男的性議題,並透過母親角色,瞭解其對自閉症青少男性的觀點、談「性」的經驗及所需要的支持等。本研究以立意取樣,邀請5位母親其育有至少一位輕度自閉症青少男,並透過質性研究法中的半結構深度訪談法進行探究,利用現象學的方法,針對母親與輕度自閉症青少男談「性」的經驗分析結果如下:一、母親皆認為性是健康的,需要從小教起,不應該將性視為特殊的議題。在談「性」的過程中,多數母親認為與不同性別的孩子溝通時會尷尬,於是會希望是同性別角色與輕度自閉症青少年進行性相關的溝通,如:爸爸、哥哥或是男性心理師。二、從母親的觀察發現到,自閉症青少男在性生理的發展與一般人無異,在人際互動、理解能力及情緒發展上可能比一般同齡孩子慢一些。青春期時,五位母親皆表示孩子有欣賞的女生,甚至有些去告白失敗了,但是這些孩子皆未與他人交往過。三、輕度自閉症青少男的母親認為孩子性知識的來源不會只有一種,最多的來源就是家長,再來則是網路及學校。與輕度自閉症孩子談「性」的經驗中,母親常使用的素材來源有網路及新聞時事、書籍、學校素材及自身過去經驗。四、對孩子未來的期待,有三位母親提到希望能有一個能接納自閉症特質的伴侶,有兩位則是認為未來能獨立生活就夠了。有一位母親談到生孩子時,會擔心自閉症的遺傳問題。五、 在家人支持的部分可以發現,母親將哥哥視為溝通中的好幫手及橋樑; 然而爸爸雖然也是同性別,但因其溝通容易與孩子起衝突,在談「性」的幫助較低。有些母親則傾向尋求專業人員的服務,像是心理師與醫療團隊。大部分母親也都參與了自閉症家長團體、網路社群,透過同樣身為自閉症者家長的討論,可以預先對孩子的性發展做好準備,也可以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六、統整母親感到困擾的性議題,為人際互動、網路交友、性別認同與多元性別三大議題。另外,孩子的自閉症特質增加了他們在溝通上的困難,包含被動、固著性、表達能力差、自我中心及情緒敏感。七、母親認為與自閉症孩子及一般發展的孩子在談「性」或性教育的選擇是一樣的,但在教法上可能會不太一樣。對於輕度自閉症孩子需要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及選擇,母親是陪伴的角色;將性溝通融在生活中,創造輕鬆幽默的情境,但要搭配直白、明確的規則講解。另外輕度自閉症孩子需要透過預告、多次提醒、不同的情境及不同人的觀點提供,協助他們理解生活中的情境脈絡,並學習同理他人。Item 行路之間:不倒翁健走學校偕人闊步的故事(2023) 張瓊文; Chang, Chiung-Wen自2019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全球生活模式劇變。在這背景下,研究者被「不倒翁健走運動」啟發,透過健走杖輔助的運動,協助家人進行復健。參與「不倒翁健走學校」的伴走志工活動後,研究者於2022年參與「誰帕誰徒步環島」活動,見證了帕金森氏症病友的堅韌。緣起於此,本篇論文試圖了解「不倒翁健走學校」相關的運動訓練課程內容及其推廣方式,並探討在社會支持下參與不倒翁健走運動的經驗,究明「不倒翁健走學校」舉辦的徒步環島活動成果。研究方法主要是敘說探究,涵蓋了深度訪談15位研究參與者、近2年的參與觀察及文件的分類整理。「不倒翁健走學校」不僅透過課程幫助大眾釐清觀念,還強調開放策略與跨領域合作。此模式不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也為其他組織提供參考,展現結合創意、協作解決健康問題的可行之道。透過深入了解特定需求並結合創新和包容,在社會層面產生了不可或缺的陪伴支持力量。許多老年人因健康問題自我孤立,但在此得到情感與心理的支援,逐漸重拾信心和生活熱忱。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他們相互扶持,這不僅增強了歸屬感,還強化了整體社區的團結力量。「誰帕誰徒步環島」的主要目標是協助帕金森氏症病友及行動障礙者完成挑戰。此活動不僅提高了帕金森氏症的公眾認識,也讓病友更有自信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