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茹舷"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我國K-12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推動者案例研究(2023) 黃茹舷; Huang, Ju-Hsien適逢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2014-2018年)、第二期五年計畫(2019-2023年)即將邁向最後一哩路,政府在多年推廣美感教育努力之下,美感已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而成為日常生活的實踐。為提升國民的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新發布的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將其列為其中一環(B3),美感創意的重要性如同於科技的創新、經濟與社會進步同樣有其指標性意義,當美感經驗被潛移默化,或系統性融入學習個體的學習方式時,將進而改變個體與外在環境互動的方式,轉化成個人未來普遍且持續性的終身需求,為藝術與美感教育推動者的使命。本研究重點就K-12各教育階段美感教育計畫推動者的案例研究,針對推動者的動機、推動困境與對應策略分析,以了解在政策擴散過程中,我國美感教育政策實際推動現況與影響。案例對象為K-12四個教育階段,目前在國內擔任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之推動者(各階段包含:學校領導者、行政人員及教師身分別各1位) 共12位,輔以規劃政策與執行的第一部門2位推動者經驗,採個案研究,透過訪談法、文獻綜述、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法蒐集資料與問題檢證。藉由多樣態的推動歷程,訪談結果透過系統化歸納及描述性分析,針對本研究各案例推動美感教育實施和發展狀況研究,提出研究結果包含:個人背景與特質、學生及同儕反饋、尋求認同感、境教的功能、政策驅動及經費挹注等「本研究美感教育推動關鍵五芒星」,最後依據不同階段不同角色推動者之研究歸納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推動及後續研究發展之參考。Item 駐村藝術家作品的城市意象研究-以台北國際藝術進駐計畫為例(2012) 黃茹舷; Huang,Ju-hsien無論被稱為地方或場所,每個人都會意識到和我們從出生到長大 、目前生活或曾經有過特殊動人體驗的場所,並與之具有深刻的聯繫。這種方式產生的聯繫構成了個人與文化認同、地方認同的來源;而場所有各式各樣的經驗現象,檢視這些不同場所的性質,像是地點、地景、時間或社區與個人的關聯性,意象或評價的產生本於我們對場所的經驗程度而來,一個地方的意象也得以由此顯現出來。 從一個城市文化的角度出發,透過藝術作為人與人、國家之間的交流中介,也可由藝術村觀察當代藝術的動向,觀察藝術家進駐城市,如何建構出多面向與頻繁交流的平台,而文化交流需是雙向、對等以及互動性的,跨文化也使得不同國家的民眾、藝術家有所接觸,進而認識、了解、互相影響,認識之後進而懂得如何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而藝術是促進國際交流,一個可以跨越藩籬很好的媒介。 本研究將探討面向鎖定藝術進駐的城市意象主題上,透過質化與量化的研究方法,並將章節探討分列三大主題:一、城市中的藝術聚落─台北藝術進駐的形成與變遷、藝術家生活在藝術村中的角色扮演及調查藝術家眼中的城市意象。二、以訪談藝術家進駐過程及探討表現創作意涵,探討藝術家這類城市空間的漫遊者在與台北這個城市空氣吸吐及互動過程中,驗證其作品連結城市意象之間的關聯性;三、藝術村作為一交流平台功能,如何藉著與台北都市空間結合,從創作中注入在地社會文化的樣貌,進而發展出來的城市意象。從藝術家的創作內容中探討城市意象的形成,且當一個都市有好的意象時,居民將會因其為都市的一份子而感覺驕傲及認同,並且進而提升該都市之城市意象。最後則針對主題提出研究成果、研究發現及提供後續研究方向及需要改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