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黃彥碩"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H.264壓縮技術為基礎實現環物影片之壓縮與即時播放(2006) 黃彥碩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與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的進步,許多博物館致力於推展數位化典藏虛擬展示,如何有效數位化文物並建立逼真的虛擬展示是許多研究致力的方向。相對於傳統的三維圖學技術,影像式描繪技術可以提供更逼真的虛擬展示效果,但影像式描繪技術往往會遭遇到資料量龐大的問題。本文基於增添式環場技術(Augmented Panorama),採用最新的H.264/AVC視訊壓縮技術減少環物影片(Object Movie)的資料量,並且解決環物影片與環場影像需要透明度資訊來做融合(alpha blending)的問題,並進一步利用透明度資訊改善壓縮與解壓縮的效能。最後,我們實做的解碼器結合多層暫存(multi-layer cache)機制以達成網路虛擬博物館即時互動(Just-In-Time)的目標。實驗結果顯示,我們的虛擬博物館系統播放經過H.264/AVC壓縮後的環物影片仍可以達到15 fps以上的效能,同時環物影片的壓縮率也達到80:1以上,大幅降低虛擬博物館資料量。此外,壓縮的時間也比H.264/AVC reference model software 9.0加快了40%。Item 超媒體在中小學美術史鑑賞教學之應用研究-以日據時期(1895-1945)台灣西洋美術為例黃彥碩; Huang Yan-Shuo藝術在文化保存與傳承方面,雖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藝術鑑賞的知識與能力,卻不是生而得的,也不是自動成熟的結果,更無法單從創作的過程中獲得。如果要透過藝術教學來瞭解與習得文化,進而達到傳承文化的功效,便需要具備相當程度的藝術鑑賞知識與能力來配合。其中,在中、小學美術鑑賞教學課程裡,美術史通常扮演著文化養份的提供角色。 美術史鑑賞教學,在文化保存與傳承方面所擔負的任務是如此明顯,然而,文獻分析裡卻顯示出:國內中、小學藝術鑑賞教學的實施現況並不理想。 「超媒體系統」被認為是一種合適的教學平台,乃由於整合性強、能顧及學習者的個別需求、超鏈結的跳躍特性符合人類的思考模式、允許多種媒體的資訊呈現方式、花費較少的儲存空間、容易編修更新與擴充資料的彈性,尤其強調使用者能主動自我學習,進而構成個人化的知識體系,這恰好和建構論者的主張相符合,並引起教育學者的注意。 從美術史鑑賞教學的角度來看,「超媒體系統」確實是一種適於整合各種美術史料並進行美術鑑賞教學的工具平台。然而,在美術鑑賞教學領域中,相關的研究卻不多。 因此,本研究舉「日據時期(1895-1945)台灣西洋美術」為教材範例,在考量與分析中、小學美術史鑑賞教學的內涵與教學模式之後,進行「美術史鑑賞教學輔助系統」的雛型發展與製作,最後並從事系統評估工作。 參與評估的專家與中、小學美術教師,對於本系統的整體評估結果,大部份持肯定的意見。其整體評估項目之認可人數比例,均高於四分之三;專家們對於本系統整體評估項目的認可人數比例,更高於八成七以上,因此,本研究所採行之美術史鑑賞教學模式具體可行。由受測者所認可的項目來看,本系統雛型也達到發展「美術史鑑賞教學輔助工具」之預期目標。 然而,使用者容易迷失於超媒體系統裡的問題,在本系統雛型中並未妥善解決,仍有待後續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