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顏碧吟"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由農業資材行的運作看栽培技術的發展與擴散──以屏東平原蓮霧產業為例(2003) 顏碧吟; Yen, Pi-Yin原產於熱帶南洋的蓮霧果樹,經過近三十年來栽培技術的發展,在台灣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蓮霧產業。在知識經濟時代,蓮霧栽培技術的發展歷程,引起我們研究的興趣。此種草根性農業知識是如何形成與運作?在原有的台灣農業知識推廣體系之外,過去較少討論到的農業資材行,在蓮霧產業中展現另一組推廣體系。他們兼有農民及資材販售身份,在蓮霧產業中,設有屏東平原各鄉鎮的連鎖分店,此社會群體如何在蓮霧栽培技術發展歷程中崛起?其社群互動過程對於栽培技術的創新發展有何作用力與影響力?本文從屏東平原蓮霧產業資材行的視角著手,以地理學、及社會學社會網絡觀點加以探討。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首先,屏東平原蓮霧栽培技術的特色與發展歷程,因為屏東平原各鄉鎮地理環境的差異,促使各種產期調節管理模式的興起。1981年以前林邊黑珍珠蓮霧成功的經驗,帶給屏東各鄉鎮果農很大的啟示,而位於屏南適宜區以外的屏北,即以人為技術達成,現今果農常使用的蓋黑網、剃光頭…等方法,大部分來自屏北地區。在蓮霧栽培技術發展初期,對於栽培技術有所創新及掌握的果農,在其他果農的技術追逐下成立資材行,尤其是屏北地區為最。本文以屏東里港佳群、輝光、及潮州一心農業資材行說明。 就技術空間擴散型式而言,屏東平原蓮霧產業資材系統與各地果農間的技術交流,形成了資材系統社會網絡,呈現栽培技術的階層式空間擴散,即是總店-分店-果農、技術來源區-技術接收區-果農的空間結構。藉由資材系統社會網絡的關係鄰近性,吸納收編分散各地果農田間經驗,在空間互動中,再一次促進栽培技術的創新,並連繫屏東以外嘉義梅山蓮霧栽培技術的改變,呈現再區位擴散型態。資材系統社會網絡在技術的空間擴散與空間互動,是屏東平原蓮霧產業重要的區域特色。 就其社會網絡運作而言,屏東平原蓮霧產業資材系統社會網絡,是鑲嵌在經濟、社會關係中。資材行與果農間在技術交流、資材販售關係中,以巡園、技術諮詢、技術座談等方式進行。資材系統內各資材分店,在朋友、師徒關係中,藉由系統組織運作進行技術擴散。不同資材系統之間,技術互為評比。屏東平原蓮霧栽培技術的創新發展,有很大一部分是藉由資材系統社會群體互動過程中形成。當蓮霧產業面臨市場飽合的變遷,資材系統以技術擴散社會網絡的互信基礎,帶領果農轉作他種作物,或轉換為社會資本,參與內外銷集貨作業,以社會網絡連繫的空間向度,突破在有限短暫時間內快速集貨的限制,減少交易成本,展現出彈性、即時的特色。 總而言之,屏東平原蓮霧產業資材行在栽培技術的發展與擴散,發揮重要的影響力。他們原居於蓮霧產業農糧體系農業生產部門,連繫到上游的農業技術部門,並在下游的行銷部門扮演要角,值得我們有系統地探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