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陳昱儒"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打鬥勝敗經驗對攻擊性以及其與相關行為、生理和生活史特徵關聯性之影響
    (2022) 陳昱儒; Chen, Yu-Ju
    動物攻擊性的展現和個體本身的生理、形質及生活史特徵有關。攻擊性較高的個體通常在生理特徵上有較高的基礎代謝率、較高濃度的睪固酮與皮質醇;且伴隨其代謝率,個體在形質特徵上,有著較大的體型與器官組織,在生活史特徵方面,則可能是在能獲得較多食物的情況下,生長較快。動物的攻擊性也會與外在因子有關。像是個體近期有過的獲勝/落敗經驗時,其下次打鬥時有較高/較低的攻擊性(勝/敗者效應)。據以上所述,個體的攻擊性會隨著內在與外在因子改變而展現出適應性。動物攻擊性的展現也被發現會和其他行為有關。像是攻擊性較高的個體比較勇敢、有較高的進食傾向。同時,動物的攻擊性也被發現具有一致性。前人提出生活步調假說,認為動物的行為、生理、形質與生活史特徵為成套地相互有關,且會一同演化。生活步調假說預期,生活步調較快的個體,在行為上會具較高攻擊性和勇敢程度。此假說也預期生理與形質特徵上會有較高的基礎代謝率、較低的壓力反應,及相對較大的器官組織,來支持個體的較高攻擊性與勇敢程度。因此,生活步調假說也被前人認為可被應用來解釋攻擊性和其他行為有關,且有一致性的情況。過去有許多研究呈現勝敗經驗對攻擊性的影響,也有許多研究檢測個體攻擊性和其自身因子之間的關係。然而,尚未有研究探討,倘若攻擊性和個體自身因子有關,當勝敗經驗會改變個體攻擊性時,是否會一併改變這些與攻擊性有關的特徵,或是改變這些特徵間的關聯性。因此,我以北美紅樹林鱂魚(Kryptolebias marmoratus)為研究對象,針對其攻擊性,欲探討打鬥勝敗經驗對攻擊性及其相關的行為、生理與生活史特徵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打鬥勝敗經驗是否會影響個體攻擊性與其生理、生活史特徵的關聯性。北美紅樹林鱂魚在野外與飼養環境皆會展現攻擊性,其攻擊性已被發現會受打鬥勝敗經驗影響。前人研究也顯示,在此魚中,打鬥能力較差的個體,打鬥勝敗經驗對其攻擊性的影響可能比較強。此魚的攻擊性也被發現與其耗氧量、睪固酮與皮質醇濃度呈現正相關。此外,北美紅樹林鱂魚其雌雄同體、自體受精的特性,可自成不同品系,也能在研究中利於控制其遺傳背景。有研究比較有著不同生活步調(性成熟速度)的品系,發現生活步調越快的品系,能量消耗越快,對乾旱環境的耐受度越低。這些研究皆顯示此魚相當適合用來回答本篇論文的研究目的。本篇論文共四章。我於第一章回顧與動物攻擊性展現有關的文獻,包含和個體攻擊性展現有關的自身因子、打鬥勝敗經驗對個體攻擊性的影響以及探討攻擊性展現有所限制的相關理論。在此章節,我也同時介紹北美紅樹林鱂魚其攻擊性的相關研究,並陳述本篇論文的目的及欲回答的問題。在第二章,我先探討個體攻擊性隨打鬥勝敗經驗改變的狀況是否會因個體本身的狀況而有所不同。在此研究中,實驗個體被給予指定的勝敗經驗後,測量其攻擊性於打鬥經驗處理前後的變化量。同時也檢測個體本身的狀況,包含打鬥能力、打鬥經驗處理前後的攻擊性、勇敢程度與耗氧量。此章主要結果顯示,打鬥能力較好的個體,在落敗經驗處理後,其攻擊性顯著下降。另外,本章結果也顯示,不論於打鬥經驗處理前或後,攻擊性越高的個體,其勇敢程度與耗氧量也都越高,代表此三個特徵在不同時間測量都有相關性。初步瞭解打鬥勝敗經驗對攻擊性的影響之後,我於第三章探討打鬥勝敗經驗是否影響個體攻擊性和行為(勇敢程度與進食行為)、生理(耗氧量、睪固酮與皮質醇)、形質(身體質量與鰓、肝臟與肌肉組織重量)與生活史特徵(產蛋量與生長速率),以及這些特徵之間的關係。同時,本章也檢測個體攻擊性與相關特徵之間的關聯性是否符合生活步調假說的預期。本章主要結果顯示,打鬥勝敗經驗僅影響攻擊性,不影響其他行為(勇敢程度與進食行為)、生理(耗氧量、睪固酮與皮質醇)與形質(身體質量),也不影響攻擊性與行為、生理、形質與生活史特徵間的關聯性。在本章中,特徵間關聯性的結果顯示,攻擊性越高的個體有較少的肌肉量且生長較慢。這樣的關係不符合生活步調假說的預期,且可能和能量有限的情況下,須對攻擊性與生長有所取捨有關。綜合第二章與第三章的結果,本篇論文顯示,打鬥勝敗經驗雖會影響攻擊性,但是並不改變攻擊性與及其相關特徵間的關聯性。針對此結論,我於第四章提出建議,未來可以透過研究與打鬥能力、能量代謝相關的生理路徑或機制,進而瞭解攻擊性與和其相關特徵之間的關聯性如何構成。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體型差異與近期勝敗經驗如何共同影響動物的打鬥決策
    (2013) 陳昱儒; Yu-Ju Chen
    動物的攻擊性和打鬥獲勝機率經常受到自身狀況的影響,例如體型越大的個體,其攻擊性與獲勝機率往往越高。另外,近期打鬥的獲勝/落敗結果也會提升/降低個體的攻擊性,進而提升/降低其獲勝機率(勝者/敗者效應)。由於動物的打鬥行為表現應該會同時受到各個因子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體型與近期勝敗經驗如何共同影響動物的打鬥決策,以及此二因子分別是對哪些行為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打鬥結果。本研究使用3×4之二因子實驗設計(共12種處理),包含三種體型差距處理(體長0~1公厘差異、1~2公厘差異及2~3公厘差異)以及四種經驗差異處理(打鬥者雙方皆無近期勝敗經驗;較大個體無經驗,較小個體具獲勝經驗;較大個體具落敗經驗,較小個體無經驗;較大個體具落敗經驗,較小個體具獲勝經驗),並以Kryptolebias marmoratus,一種紅樹林鱂魚為實驗動物。實驗結果顯示:(1)體型與勝敗經驗影響不同激烈程度打鬥之結果,打鬥經驗影響低激烈程度打鬥(無纏鬥)的勝敗結果,體型則影響高激烈程度打鬥(纏鬥)之勝敗結果;(2)當打鬥雙方皆無近期打鬥經驗時,體長較大的個體之獲勝機率顯著較高;(3)當打鬥雙方體長差異為0~1公厘時,有落敗經驗個體之獲勝機率顯著低於具獲勝經驗的對手;(4)體型與打鬥經驗以累加方式影響動物的打鬥結果:當具落敗經驗個體與體型相當或較自己小1~2公厘的無經驗對手打鬥時,其獲勝機率有低於0.5之趨勢,但若其體型較對手來的大(2~3公厘)時,其獲勝機率則可提升至0.5,顯示落敗經驗對此魚打鬥時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可以被2~3公厘之體長優勢所彌補。總結而言,體型與打鬥經驗皆會影響K. marmoratus之打鬥行為,且此二者之影響具累加性。此外,體型與打鬥經驗分別影響高、低激烈程度打鬥之結果,可能是因為體型影響個體之實際打鬥能力,而打鬥經驗雖然影響個體之打鬥意願卻並未改變個體之實際打鬥能力,因此一旦打鬥雙方皆有較高之打鬥意願而進入互相纏鬥階段時,打鬥經驗對勝負結果的影響減弱,體型大小反而成為重要的影響因子。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