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春美"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Documenting Paiwan Phonology(英語學系, 2009-07-??) 陳春美本文旨在探討記錄排灣語音韻系統的兩項議題,以及提出對於少數民族語言的實證分析。音段的實證研究支持語音聲學變因在記錄塞音中扮演部分角色的論點。濁音 起始時間的變化在記錄音位時必須被列入考慮因素之一。在第二人稱與稱呼語上非重音系統的韻律特徵所表述的不但是排灣語語言形式上的特徵,也呈現排灣語使用 者對於空間上的認知。實證研究在存有變體的語言社群中為驗證語音變化與音韻表述的必要條件。排灣語的音韻系統記錄,必須調查檢視方言之間語音變化,方能完 成。Item Phonetic Evidence for the Contact-Induced Prosody in Budai Rukai(英語學系, 2011-07-??) 陳春美; Chun-Mei Chen本篇論文調查原住民語言霧台魯凱重音韻律接觸的型態。透過對於重音接觸語音表述的實證,韻律接觸的假設得到進一步證實。霧台魯凱方言的對比重音,正再發展可預測性的倒數第二音節型態重音,此類新型態的發展,在近期的移居地或遷村後的部落特別顯著。調查結果發現,常與排灣族人接觸的霧台魯凱族人傾向於發出排灣語的型態重音,在此類的韻律變體中,選擇性的排除韻律公制已被應用,歷史發展的附和元音被視為本體真實元音。在三音節及更長的韻律字當中,韻律接觸型態已由倒數第三音節轉移至倒數第二音節重音型態,由排除韻律公制中釋放。研究結果顯示,霧台魯凱族人之間的韻律變化性也會影響韻律接觸的重音移轉。Item 紀錄片觀眾的觀影動機、評估準則與觀影行為之研究-以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為例(2018) 陳春美近年來臺灣紀錄片的發展相當蓬勃,然而相較於商業電影,紀錄片仍為小眾市場。紀錄片需要有觀眾的觀看,若欲開發更多的紀錄片觀眾,對紀錄片觀眾的觀影行為模式則須有認識與瞭解。然而長年以來,國內缺乏對於紀錄片觀眾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院」紀錄片觀眾為對象,運用行銷學中的消費者行為理論,探討紀錄片觀眾觀看紀錄片之動機、選擇紀錄片的評估準則以及觀影行為特性,希望從中獲取管理上的意涵,進而提供制定紀錄片行銷宣傳之建議,使能開發更多的紀錄片觀眾。 研究發現,紀錄片觀眾以20-40歲,學生族群居多,其次為軍警公教,具高教育背景。觀影主要的動機是基於追求知性、感性,以及社會參與層面的滿足,與商業電影顯有差異,與藝術電影觀眾追求知性或心靈上的滿足較為相近。但相較於藝術電影觀眾,紀錄片觀眾尚有社會參與層面的需求。影片本身的題材和影片的獨特性(如首映、曾被禁演、紀念特殊事物)是紀錄片觀眾最重視的評估準則,與商業電影觀眾明顯不同;而且紀錄片觀眾最常單獨一人去看紀錄片,與商業電影觀眾偏好結伴同行亦有差異。紀錄片觀眾有高涉入性,且口碑對其觀影決定具有重要影響力,此則與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觀眾並無特別差異。婚姻、一年觀看影片的次數、一年觀看紀錄片的次數對於部分觀影動機有顯著差異。性別、婚姻、年齡和教育程度對於部分評估準則也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