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子浩"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國「市民社會」的歷史及其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陳子浩本文試圖以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作為一個概念或思考模式,來分析中國歷史及社會。在利用「市民社會」─一個源於近代西方的概念 - 來剖析中國社會與歷史時,首先會碰到一知識論的問題;即西方社會理論是否具有普遍性?作者既不採納「全盤西化」的樂觀知識論的普遍主義的立場,也放棄沿用「例外論」(exceptionality)的觀點,即所有的西方理論都不適用於中國社會。前者的立場會使研究方向墮入「削足就履」的繆誤裡去。後者則會使跨文化的比較與溝通無法繼續下去。作者所採用的中間之道,乃是修正理論來迎合現實,即「市民社會」如何發揮對中國歷史與社會的解釋力而使之取得當代的意義。其次,由於 “civil society”內涵豐富,在選擇其中文翻譯的時候,不同的譯法則代表了對「市民社會」的不同理解與著重點。本文作者對“civil society”所介紹的三個譯法與詮釋:文明社會、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則是對“civil society”一詞的意義作最大程度的囊括。最後,作者強調,每個社會都有它強調的文化價值與理念,當西方概念進入中文的語言論述中,它起的作用是激發中國文化內部固有的價值,來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Item 中國「市民社會」的歷史及其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陳子浩本文試圖以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作為一個概念或思考模式,來分析中國歷史及社會。在利用「市民社會」─一個源於近代西方的概念 - 來剖析中國社會與歷史時,首先會碰到一知識論的問題;即西方社會理論是否具有普遍性?作者既不採納「全盤西化」的樂觀知識論的普遍主義的立場,也放棄沿用「例外論」(exceptionality)的觀點,即所有的西方理論都不適用於中國社會。前者的立場會使研究方向墮入「削足就履」的繆誤裡去。後者則會使跨文化的比較與溝通無法繼續下去。作者所採用的中間之道,乃是修正理論來迎合現實,即「市民社會」如何發揮對中國歷史與社會的解釋力而使之取得當代的意義。其次,由於 “civil society”內涵豐富,在選擇其中文翻譯的時候,不同的譯法則代表了對「市民社會」的不同理解與著重點。本文作者對“civil society”所介紹的三個譯法與詮釋:文明社會、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則是對“civil society”一詞的意義作最大程度的囊括。最後,作者強調,每個社會都有它強調的文化價值與理念,當西方概念進入中文的語言論述中,它起的作用是激發中國文化內部固有的價值,來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Item 中國「市民社會」的歷史及其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4-06-??) 陳子浩本文試圖以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作為一個概念或思考模式,來分析中國歷史及社會。在利用「市民社會」─一個源於近代西方的概念 - 來剖析中國社會與歷史時,首先會碰到一知識論的問題;即西方社會理論是否具有普遍性?作者既不採納「全盤西化」的樂觀知識論的普遍主義的立場,也放棄沿用「例外論」(exceptionality)的觀點,即所有的西方理論都不適用於中國社會。前者的立場會使研究方向墮入「削足就履」的繆誤裡去。後者則會使跨文化的比較與溝通無法繼續下去。作者所採用的中間之道,乃是修正理論來迎合現實,即「市民社會」如何發揮對中國歷史與社會的解釋力而使之取得當代的意義。其次,由於 “civil society”內涵豐富,在選擇其中文翻譯的時候,不同的譯法則代表了對「市民社會」的不同理解與著重點。本文作者對“civil society”所介紹的三個譯法與詮釋:文明社會、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則是對“civil society”一詞的意義作最大程度的囊括。最後,作者強調,每個社會都有它強調的文化價值與理念,當西方概念進入中文的語言論述中,它起的作用是激發中國文化內部固有的價值,來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