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合如"
Now showing 1 - 8 of 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社區糖尿病之需求評估─以石牌地區為例(臺北市 : 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2-12-01) 劉潔心; 劉貴雲; 郭鐘隆; 賴妙芬; 陳合如; 楊智琳本研究為二年的社區糖尿病防治研究計畫,主要目的在探討如何運用有效的社區介入策略,來提昇社區居民對糖尿病防治活動之參與和行動能力。研究第一年是希望透過求。本文主要呈現第一年時進行石牌地區社區分析與診斷的過程及結果。研究者採面對面方式對社區意見領袖做深度訪談,進行一手資料的收集;而二手資料收集的方式主要採取各里里辦公室要矩公所、衛生所等行政單位索取現有的人口學特徵、生命統計資料與醫療保健服務的現況。 社區分析的結果有以下幾點發現及建議:1.社區背景方面,社區內商業、醫療與交通資源豐富,有利於組織運作的推展,但社區內組織間的缺乏互動和資源的共享,導致人力、物力資源有重複使用的現象,可加強與現有組織與資源的利用性和合作性,來共同推動糖尿病防治。2.社區健康狀態方面,一般民眾對於糖尿病的預防知識尚未普及未來可增加民眾對糖尿病的認識並擴大篩檢層面,以增進居民健康的生活型態。3.社區健康照護方面,目前石牌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結合里辦公室、保健志工隊來辦理,未來在糖尿病議題的推廣上,可充皆結合社區內的醫療資源,促進民眾對社區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和可獲性。4.社區社會支持方面,社區所提苳的社會福利資源,可多配合及運用國家政府的政策來供給服務,如獨居老人居家照護、焚化爐回饋津貼的使用等。未來將依據此結果擬定本研究第二年糖尿病防治介入策略,另期待能提供此茉區分析及診斷的過程,給相關健康促進學者及衛生單位行政工作者進行茉分析與執行糖尿病防治策略之參考。Item 社區糖尿病防治之需求評估(臺灣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會, 2002-12-01) 劉潔心; 劉貴雲; 郭鐘隆; 賴妙芬; 陳合如; 楊智琳本研究為二年的社區糖尿病防治研究計畫,主要目的在探討如何運用有效的社區介入策略,來提昇社區居民對糖尿病防治活動之參與和行動能力。研究第一年是希望透過求。本文主要呈現第一年時進行石牌地區社區分析與診斷的過程及結果。研究者採面對面方式對社區意見領袖做深度訪談,進行一手資料的收集;而二手資料收集的方式主要採取各里里辦公室要矩公所、衛生所等行政單位索取現有的人口學特徵、生命統計資料與醫療保健服務的現況。 社區分析的結果有以下幾點發現及建議:1.社區背景方面,社區內商業、醫療與交通資源豐富,有利於組織運作的推展,但社區內組織間的缺乏互動和資源的共享,導致人力、物力資源有重複使用的現象,可加強與現有組織與資源的利用性和合作性,來共同推動糖尿病防治。2.社區健康狀態方面,一般民眾對於糖尿病的預防知識尚未普及未來可增加民眾對糖尿病的認識並擴大篩檢層面,以增進居民健康的生活型態。3.社區健康照護方面,目前石牌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結合里辦公室、保健志工隊來辦理,未來在糖尿病議題的推廣上,可充皆結合社區內的醫療資源,促進民眾對社區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和可獲性。4.社區社會支持方面,社區所提苳的社會福利資源,可多配合及運用國家政府的政策來供給服務,如獨居老人居家照護、焚化爐回饋津貼的使用等。未來將依據此結果擬定本研究第二年糖尿病防治介入策略,另期待能提供此茉區分析及診斷的過程,給相關健康促進學者及衛生單位行政工作者進行茉分析與執行糖尿病防治策略之參考。Item 社區糖尿病防治現況調查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以石牌地區為例(臺北市 :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2003-04-01) 劉潔心; 陳合如; 楊智琳; 林怡君; 賴妙芬本研究為糖尿病防治二年期介入計畫之第一年社區評估及現況調查研究部分成果,主要目的是藉由社區需求評估診斷及現況調查分析後,擬定符合社區居民需求之糖尿病防治介入計畫,並於第二年執行介入計畫及評估社區層面介入成效。本文將呈現第一年研究之研究成果,為利用社區糖尿病防治需求評估問卷之調查,研擬符合社區民眾需求之相關介入策略。本研究以石牌地區九個里之18歲以上居民為研究對象,採系統分層隨機抽樣法,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共發出1140份問卷,回收656份有效問卷(回收 率57.5% )。 本研究在社區居民健康生活型態上有以下幾點重要發現:1.社區居民中,年齡層高者其自覺健康狀況為最差,但是年齡層高的飲食和運動行為反較年齡層低為佳; 2.社區居民在飲食行為方面最重要的預測變項是自我效能,運動行為方面的重要預測變項是自覺行動障礙,自覺健康狀況上的重要預測變項亦是自我效能;3.關於社區可運用的人力資源及物力資源方面,居民認為最常用的人力資源為家人,物力資源則為社區的醫院、社區診所、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因此未來社區糖尿病教育介入及設計教育媒體訊息時有以下建議:1.在設計與執行糖尿病教育活動上,應加強對18-39歲的居民的糖尿病防治教育,建議可透過國中、小學生影響其家長,藉由親子互動推動18-39歲社區居民從事糖尿病防治行為;2.在設計社區教育介入及設計教育媒體訊息時,應加強飲食行為的自我效能,並提供減少運動行為的自覺行動障礙之策略,以增強居民採行糖尿病防治行為;3.進行社區糖尿病介入活動時,可結合性區居民常用的資源如社區醫院、社區診所及里辦公室等,進行社區組織結盟,藉由社區資源整合,將更有效提升社區糖尿病防治活動的進行。 本研究期盼藉由此結果,一方面提供本研究第二年設計出適切之社區改變介入策略,同時亦提供相關社區健康促進研究者與衛生行政單位在未來擬定社區糖尿病防治策略之參考。Item 糖尿病防治之社區介入成效研究-以台北都會型某小型社區為例(2003-12-27) 劉潔心; 楊智琳; 陳合如; 林怡君Item 糖尿病防治之社區介入教育成效研究-以台北都會型某小型社區為例(2004-02-29) 劉潔心; 楊智琳; 陳合如; 林怡君Item 運用「核心組織充能」於社區糖尿病防治介入研究—以台北都會某小型社區為例(台北市:臺灣公共衛生學會, 2005-04-01) 劉潔心; 楊智琳; 陳合如; 林怡君目標:探討如何運用有效的社區介入策略,提升社區居民對糖尿病防治之行動力。本研究為期兩年,第一年研究結果已另文發表,本文將繼續呈現第二年社區糖尿病防治計畫之發展與執行結果。方法:選擇以社區核心組織為切入點,運用充能介入原則,與社區核心組織共同發展符合居民需求之糖尿病防治計畫。結果:l.社區核心組識充能介入成效方面:充能介入能促進社區發現問題、凝聚社區共識,並有效改變成員溝通、組織氣候、成員參與與成員滿意度等運作型態;但對於促進資源動員、強化組織結構、計畫執行有效性等,未能有顯著的效果。2.社區居民對社區營造中心計畫執行成效評價方面:受訪之居民有85%未聽過當地有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而聽過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的居民有將近半數不清楚其地點及服務內容,此結果突顯出在推動全面性社區糖尿病防治介入工作時,需加強推廣居民對營造中心的認識,方能有效推動社區介入。結論:未來推動糖尿病防治社區介入時,可運用社區充能原則強化社區組織的力量,當社區核心組織獲得足夠的能力時,方是推動社區全面性教育介入計畫之成熟時機。而當社區組織未產生有效的運作機制,社區間結盟合作模式時,選擇從社區中的學校組織切入,是快速而有效的方法。Item 運用互動式手冊於國小學童家長糖尿病預防教育之介入研究(2003) 陳合如; HO JU CHEN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發展「互動式糖尿病預防手冊」教育介入,並探討教育介入之成效。 本研究採「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後測設計」,以石牌國小和文林國小二所學校的五年級學童家長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學童家長接受二週的互動式糖尿病預防互動式手冊介入計畫,而對照組則不接受任何實驗處理。在實驗介入前,研究對象同時接受前測,後測在介入後一週進行。所取得的資料以t檢定、卡方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所得的結果如下: 一、 互動式糖尿病預防手冊介入後,實驗組學童家長「糖尿病預防知識」的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前測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但就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結果來看,本研究介入計畫僅對原本糖尿病預防知識較低之學童家長具顯著的提升效果。 二、 互動式糖尿病預防手冊介入後,對於「糖尿病態度」方面,實驗組學童家長的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前測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而對於「運動態度」方面,則無顯著的影響。 三、 互動式糖尿病預防手冊介入後,對於「降低脂肪攝取自我效能」上,實驗組學童家長的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前測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但就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結果來看,則實驗組與對照組在介入後無顯著的差異;而對於「增加身體活動和運動自我效能」上,實驗組學童家長的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前測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但就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結果來看,本研究介入計畫僅對原本增加身體活動和運動自我效能較低之學童家長具顯著的提升效果。整體來看,在控制前測得分下,實驗組學童家長「糖尿病預防自我效能」的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對照組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 四、 互動式糖尿病預防手冊介入後,在控制前測得分下,實驗組學童家長「糖尿病預防行為意向」的後測得分顯著高於對照組且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且實驗組與對照組間有顯著差異。 五、 約七成的學童家長認為本研究所設計的手冊能幫助他更瞭解糖尿病預防的知識、能幫助其建立更正向的糖尿病預防態度,且使其信心去採取糖尿病預防行為,也有六成多的學童家長表示大部分會照著手冊教導的去做。 整體而言,本研究對於糖尿病態度、糖尿病預防自我效能、糖尿病預防行為意向等變項具有顯著的教育介入成效,而對於原本糖尿病預防知識較低者可增加其知識,原本增加身體活動和運動自我效能較低者可增加其自我效能。綜上可知,在教育媒體的發展過程中,若能結合社會認知理論、健康信念模式、理性行動論及溝通說服模式等,以行為科學理論為基礎的互動式手冊介入計畫,對於糖尿病的知識、預防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意向都能有所提升,且學童家長對於本手冊表達正面的評價,可見此具理論背景及架構之介入計畫是具有果效的。另外,以學校為管道、學童為傳播媒介之家長的教育介入方式是可行的,建議未來可以透過此種管道針對社區民眾進行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的預防教育。Item 運用互動式手冊於國小學童家長糖尿病預防教育之介入研究(2004-12-25) 陳合如; 劉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