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佳陽"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建築活動做為體育班課後數學輔導活動之行動研究(2018) 陳佳陽; Chen, Chia-Yang本研究是研究者以建築活動做為體育班課後數學輔導活動的行動研究歷程,研究者本身即為行動教師,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教師在此歷程中的教學改變與考量,以提供將建築活動運用於課後輔導的教學方針。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國中體育班學生,班級內同時包含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上課的次數每周一次共歷時一學年,每次的課程時間長度90分鐘。 研究結果依照行動教師在課程規劃的改變劃分成四個行動循環,主要關注行動教師在這四個行動循環中對於「課程與建築活動的規畫與進行」以及「評量工具的目的與設計」兩個面向的改變與演進情況。行動教師對於課程與建築活動的規畫與進行之改變歷經第一行動循環以基本學習內容為導向,第二行動循環以建築活動學習目標為導向,第三行動循環增加對學生的先備知識的注重,第四行動循環增加閱讀活動。 隨著課程規畫的調整以及課堂學生反應,行動教師對於評量工具的目的與設計也有三階段的調整歷程,第一行動循環行動教師依據基本學習內容設計評量,第二行動循環依據建築活動內容設計評量並改變評量目的成為教學的一環,第三與第四行動循環依據建築活動內容與學生的先備知識設計評量。 最後研究者由活動理論的觀點反思整個教學行動歷程,課程的重心由客體知識逐漸轉移至教學工具所要帶來的教學內容,並開始關注主體學生的先備知識狀況,最後考量主體學生平日課堂的學習以及其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拓展教學工具的內容。本研究將依照研究結果提供將建築活動運用於課後數學輔導的的教學建議。Item 閱讀策略教學對高二學生數學學習表現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7-03-??) 蘇慧珍; 楊凱琳; 陳佳陽; Hui-Chen Su; Kai-Lin Yang; Chia-Yang Chen本研究參考交互教學法之閱讀策略設計運用閱讀來學習數學的課程,透過實驗研究檢驗此課程是否有助於提升高中二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數學閱讀理解以及策略使用的表現。教學實驗共歷時6 週,研究採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臺北市立一所公立高中二年級兩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班為實驗組,實施閱讀策略教學,另一班對照組則未實施閱讀策略教學,兩班皆由同一位數學教師教學,有效樣本共計74人。研究者共設計四份評量工具檢驗教學實驗的成效,內容包含數學成就測驗、數學閱讀理解測驗以及閱讀策略使用情形自我評估,分別用於實驗前的前測、6週實驗後的第一次後測、經過1 週的第二次後測,以及6週實驗後2 個月的延後測,再以廣義估計方程式分析測驗資料。研究發現運用閱讀來學習數學課程的成效包含:一、有利於提升學生讀課本時使用各項閱讀策略的頻率;二、有利於提升學生當下的數學成就與數學閱讀理解;三、有利於提升學生使用提問與澄清策略來閱讀未學過的數學文本。但是,隨著教學實驗後所經過的時間愈久,對數學成就與數學閱讀理解的效果會逐漸消失,最後只有利於提升學生使用提問策略來閱讀未學過的數學文本。本研究將針對未如預期的延後測實驗結果提出可能的原因,作為未來進一步改善數學閱讀教學與研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