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鄭麗榕"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戰爭與動物: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3-12-??) 鄭麗榕; Li-jung Cheng
    本文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臺北圓山動物園的案例,從動物宣傳、動物殺害與動物紀念三個面向,就歷史學的角度,探討戰時與動物相關的宣傳、「猛獸處分」政策以及動物慰靈祭,以呈現戰時動物被國家軍事資源化利用的情形。戰爭時期動物園被納入軍事動員,作為提升官方所欲形塑的「戰爭道德」(war moral)的場所,成為精神動員工具,動物展覽、愛護與追悼都是愛國活動的展演。宣傳上巧妙地透過動物強化軍人家族情感,將前線和後方都聯結在愛國的目標下。猛獸處分政策則顯示動物的犧牲被國家合理化,在戰時食糧有限、空襲陰影下,此一政策甚至可能成為心理戰的工具。動物慰靈祭則是透過儀式,強調動物對人類的貢獻,戰時著重對軍用動物的追悼,戰後則轉化為肯定動物帶給人們的歡樂。在戰爭中,動物的價值被國家重新定義,有助於戰力的動物被珍視、被繁殖,無助於戰爭者則被屠殺處理,對動物的紀念儀式,也是為強化利用的目的而舉行,因此剝削愈多,紀念儀式也舉行愈頻繁。因此可以說,動物也參加了人類的戰事,而人與動物的關係在戰爭時期也被重新改寫與形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戰爭與動物: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3-12-??) 鄭麗榕; Li-jung Cheng
    本文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臺北圓山動物園的案例,從動物宣傳、動物殺害與動物紀念三個面向,就歷史學的角度,探討戰時與動物相關的宣傳、「猛獸處分」政策以及動物慰靈祭,以呈現戰時動物被國家軍事資源化利用的情形。戰爭時期動物園被納入軍事動員,作為提升官方所欲形塑的「戰爭道德」(war moral)的場所,成為精神動員工具,動物展覽、愛護與追悼都是愛國活動的展演。宣傳上巧妙地透過動物強化軍人家族情感,將前線和後方都聯結在愛國的目標下。猛獸處分政策則顯示動物的犧牲被國家合理化,在戰時食糧有限、空襲陰影下,此一政策甚至可能成為心理戰的工具。動物慰靈祭則是透過儀式,強調動物對人類的貢獻,戰時著重對軍用動物的追悼,戰後則轉化為肯定動物帶給人們的歡樂。在戰爭中,動物的價值被國家重新定義,有助於戰力的動物被珍視、被繁殖,無助於戰爭者則被屠殺處理,對動物的紀念儀式,也是為強化利用的目的而舉行,因此剝削愈多,紀念儀式也舉行愈頻繁。因此可以說,動物也參加了人類的戰事,而人與動物的關係在戰爭時期也被重新改寫與形塑。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