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鄭靜瑩"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全人的觀點談臺灣低視能服務模式建構與整合之必要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1-09-??) 鄭靜瑩; Ching-Ying Cheng在醫療資源、社會福利與教育制度均健全的臺灣,低視能病患的連續性服務卻極為缺乏。本文列舉美國與臨近的日本、香港低視能服務發展的歷史與經驗,加上對臺灣目前低視能門診與部分縣市低視能服務現前的檢討,避免低視能服務模式在、自推行時重蹈美國及其他國家低視能服務的問題,本文所欲架構的學一窗口全人低視能服務,聽括的領域不僅應包含醫療、科技、教育、職業、與社會福利,服務的對象更應擴及全部有需求的國民,也就是由上游至下游的貫徹服務。Item 國小視覺障礙學生數學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06) 鄭靜瑩; Ching-Ying Cheng本研究的目的在探求視障學生的數學能力及其相關之因素。研究以自編之國民小學數學測驗對國小六年級普通班學生及視障學生施測,並透過觀察記錄表及半結構式的訪談題綱,對視障學生及其相關人員做深入的訪談。 研究結果顯示,視障學生的數學能力是不佳的,其在國民小學數學測驗中的表現,文字組學生在四個範疇的數學能力依序為統計與機率、幾何、代數、及數與量。而點字組學生則為代數、數與量、幾何、統計與機率。在錯誤題型部份,除了兩組視障學生有共同的錯誤題型外,文字組學生在體積與容積的計算與換算、內角和、體積倍數的概念與比例尺等題項,以及點字組學生在簡單的計算題、對稱圖形、圓形圖的概念題、機率題、統計圖與折線圖等題項是需要特別留意的。 而在視障學生數學能力之相關因素部份,除了由量化的數據得知,視障學生的數學能力與障礙與否、學習媒介、測驗時間、以及測驗時的專注程度有關外,由質性的訪談資料中,也整理出其他與視障學生數學能力有關的因素。「人」的部份包括:教師、家長與學生;「事」包括:資源分配、社會職業刻板印象、學校配合程度、與作答時間;而「物」的部份則包括教材、教具與輔具。 再者,研究者亦由訪談內容中整理出視障學生的學習策略與教師在指導視障學生的教學技巧。其中學生的學習策略有主動發問法、科技輔具應用法、實際操作法、重複練習法四項。而教師指導視障學生的教學技巧則有班級教師標準嚴格一致化、教材教具規格化、手眼併用操作步驟化、抽象概念實際化、班級經營制度化以及親師合作溝通化六大原則。 最後研究者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研究未來之方向做出建議。Item 影響學童閱讀與學習的視覺機能問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0-03-??) 曾善裕; 鄭靜瑩; 張洋馨Item 改善重度弱視學生使用功能性視覺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5-09-??) 鄭靜瑩; 張千惠本研究旨在探討改善重度弱視學生使用功能性視覺能力之成效。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法進行,研究設計包括:觀察、功能性視覺評估、功能性視覺訓練之教學活動、非正式訪談,與半結構式訪談。研究對象為國小一年級重度弱視學生,研究參與者則包括學生的班級導師、科任教師、資源班教師、實習教師、家長與學校義工。研究結果顯示,為改善學生學生之功能性視覺能力,教學策略之調整應包含:多次不同情境中實施功能性視覺評估、住家物理環境之評估與改善、學校人文與物理環境之評估改善與輔具之提供,以及團隊合作式的教學策略調整。本研究結果亦發現,藉由上述多元管道之介入策略,學生功能性視覺使用習慣與效率有明顯改善,其他能力如自我情緒控制與人際互動方面亦有所進步。同時,老師與家長也表達出其自身的進步與轉變。文末亦針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Item 科技輔具與視多障學生學習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8-04-??) 鄭靜瑩; 張千惠; 陳明聰; 趙敏泓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式探究科技輔具對視多障學生參與普通班之學習成效。研究工具包括:「視覺掃瞄與搜尋能力評估表」、「學生班級參與能力檢核表」、「學生 班級適應能力檢核表」、電腦輔助科技軟硬體與訪談題綱。研究者分別針對二位視多障併手部功能障礙學生進行評估、檢核與教學,並訪談其家長、班級教師及資源 班教師。 研究結果顯示,科技輔具的介入確實提昇二位研究對象的視覺掃瞄與搜尋能力,而此二項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班級參與(參與繳交作業、課堂評量、參與之課堂 數)方面有明顯助益。後續的追蹤觀察亦發現,學生的班級適應能力,活動參與度,自信心與同儕關係均有所改善。文末亦對輔具設計、研究方法、與未來的應用推 廣提出具體建議。Item 視覺功能篩檢與視覺訓練方案對特殊需求幼兒視覺復能之研究(2024) 謝錫寶; Hsieh, Hsi-Pao研究目的: 本研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量化研究 ; 第二部分為質性研究。量化研究的研究目為透過視覺功能篩檢了解東臺灣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雙眼視覺功能的現況。質性研究有兩個階段:(一)個案研究:視覺訓練方案的介入對雙眼視覺功能異常幼兒之雙眼視覺功能及視知覺的影響 ; (二)深度訪談:透過訪談分析特殊需求幼兒照護者參與視覺訓練方案之前後經驗分析研究。 研究方法: 一、 量化研究:本研究之量化研究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屬橫斷面研究,透過大規模篩檢就讀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除了解幼兒雙眼視覺功能的現況外,也針對不同的背景變項(城鄉、性別、族籍、有無收到通知單、視力異常等)進行分析。 二、 質性研究:(一)個案研究:透過第一部分篩檢的結果,發現雙眼視覺功能異常的幼兒,在家長或監護人的同意下,經回診眼科醫師確診異常問題後,依照視覺訓練方案進行訓練,並在介入視覺訓練方案期間,追蹤其雙眼視覺功能及視知覺能力的改變,由訓練的歷程漸次建構兒童發展之支持系統。(二)深度訪談:本研究以質性研究取向中的敘事研究法作為研究方法,對參與視覺訓練方案的照護者進行深度訪談,經資料蒐集整理後,做歸納分類並形成主題,再進行綜合的分析。 研究結果: 一、 視覺功能篩檢:本研究共計篩檢501位幼兒園之幼兒,其中幼兒視覺功能異常的比例以聚合近點的(融像恢復)能力為最高(23.8%)、其次為追視(5.6%)、聚合近點(維持融像)能力(4.6%)、躍視能力(4%)。視力異常確實可以反應許多視覺功能的連動問題,然而城鄉、族群、性別的分析結果都指出視覺健檢僅有視力篩檢,無法真正找出視覺功能異常的幼兒。 二、 質性研究: (一) 個案研究:三位個案共同主訴:弱視、斜視、無立體視及個別的日常生活問題,例如:時常跌倒、上下樓梯踩空、身體歪斜、頭部不正、橫向閱讀障礙、擁擠效應、複雜背景搜尋困難等問題。隨著介入視覺訓練方案後,皆無弱視、眼位變正,有立體視,移除視覺訓練方案後,仍可保持良好穩定功能,且解除了上列個案的生活困擾問題。 (二) 深度訪談: 1. 視覺能力不僅是視力一項,如果仍持著視力及視覺的概念,非一般屈光問題的學童,其就醫經驗就變得困難。 2. 斜弱視治療除了遮蓋治療與開刀還有視覺訓練可加強治療效果。 3. 應仔細觀察幼兒的行為與學習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有無視力以外的困擾。 4. 視覺訓練方案為針對視覺功能異常的幼兒與照護者所設計的視覺復能教育計畫。 5. 視覺訓練方案需要跨領域的專業的團隊通力合作或主持人需具備誇專業整合能力。 6. 家庭支持是視覺訓練方案的最重要關鍵因素之一。 7. 一個好的視覺訓練方案,不僅會解決幼兒的視覺功能問題,也可以改變其生活困擾,進而提升學習的效果甚至心理層面的改變。 8. 對醫療制度的建議:衛教說明應清楚、需告知除手術外視覺訓練可以處理斜弱視、視覺訓練應納入早療評估項目,如果有健保給付可以讓減輕家長的負擔。 結論與討論 根據本研究的三個部分所搜集的結果給予以下的意見:1. 眼科團隊需擁有視力值以外的視覺功能檢驗能力與落實轉診。2.應告訴學童有斜弱視問題的家長,除了遮蓋治療、斜視手術以外,還有視覺訓練可以加強治療效果。3.視覺訓練需要跨專業團隊或是具有跨專業整合能力。4.建議早療服務將視覺訓練方案導入在視覺功能異常的幼兒服務中。可解決沒有健保支持的問題,解決因經濟問題無法就醫的困難。5.給學校的建議:在視力篩檢通知單上,除視力以外可註明學習、生活、行動上的問題及建議適合的回診的醫療單位。6.家庭支持是視覺訓練方案的最重要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