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邱貞瑜"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探討D-cycloserine 促進條件化恐懼消減作用中即始基因zif268之表現(2007) 邱貞瑜條件化恐懼記憶消減作用(extinction of conditioned fear)的神經分子作用機制,是近年來許多神經科學研究者所關心的研究課題,希望能夠藉由釐清其作用機制,以增加對於神經可塑性的瞭解,並且能對於臨床上治療恐懼失調之相關疾病有所助益。 於前人的研究指出,由腹腔或直接於中樞杏仁核投予麩胺酸NMDA型受器致效劑D-cycloserine(DCS),可藉由活化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訊息傳遞路徑,促進條件化恐懼之消減作用,然而其下游之基因調控機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瞭。即始基因zif268為可被誘發之轉錄因子(inducible transcription factors)之一,能被多種刺激所活化,其蛋白質產物一旦被轉譯後,會立即進入細胞核內,調節其他基因之表現,造成神經可塑性之改變,近期的研究結果顯示zif268參與了條件化恐懼記憶的形成。 本研究利用恐懼所促進之動物驚跳反應(fear-potentiated startle)行為模式,及投予zif268反意義股之寡去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於杏仁核內,探討DCS所促進之條件化恐懼記憶消減作用是否與即始基因zif268的表現有關。本實驗結果顯示:(1)於條件化恐懼消減作用訓練前30分鐘,經由腹腔注射投予30 mg/ kg之DCS,可以有效促進消減作用的表現。(2)於條件化恐懼消減作用訓練前90分鐘,於杏仁核直接投予zif268 反意義股之寡去氧核苷酸,可以有效抑制DCS對消減作用之促進效果。(3)於條件化恐懼消減作用訓練前90分鐘,於杏仁核直接投予zif268 反意義股之寡去氧核苷酸,可以有效抑制Zif268蛋白質的表現,而使DCS對消減作用之促進效果降低。 本研究結果初步證實,DCS所促進之條件化恐懼消減作用,極可能是透過zif268之調節機制,啟動更下游之基因表現,造成神經可塑性之改變。期盼本研究能夠對於恐懼的學習與記憶之神經分子機制的研究,及未來對於恐懼失調疾病之治療有所貢獻。Item 母親與子女對過去情緒經驗談話的性別差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5-03-??) 王珮玲; 邱貞瑜; 胡中凡; 黃于庭; Pei-Ling, Wang; Chen-Yu Chiu; Jon-Fan, Hu; Yu-Ting Huang過去經驗充滿著情緒,事件的情緒意義只有在回溯時才會展現,而母親與其子女談話是建構敘說情緒的情境。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在情緒經驗的談話中,母親對其子女和其子女間情緒用語的差異。研究對象有母子及母女各20 對,幼兒平均年齡48 個月,是獨生子女,語文能力無差異。資料蒐集是至家中請親子談論共有的快樂、生氣、難過和害怕情緒,並參考Fivush 與Wang 等人的編碼,以t 考驗和卡方分析資料。結果發現,母親對其子女和子女間的情緒語彙量都無差異。再深入探究之,對男孩的快樂情緒,母親會想了解其原因,以提問的方式持續話題,至於男孩的害怕情緒,母親會以澄清及指導言語與之對話。對女孩,母親會以指導方式談論其難過情緒,至於生氣情緒都在談論人際關係。在負向情緒問題方法的提供是無性別差異的。依結果,建議可長期追蹤情緒社會化的歷程,分析情緒語彙的變化及精緻度,探究每對母子和母女情緒用語,關注男女孩的情緒平衡發展,以及應常和幼兒有情緒經驗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