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連婉婷"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心智省察~促進資優生自我轉化之情意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8-04-??) 張芝萱; 張馨文; 連婉婷; 陳雅韻; Chih-Hsuan Chang, Sin-Wun Jhang, Wan-Ting Lien, Ya-Yun Chen本文針對資優生的情意發展,探究晚近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相關研究的啟示,引介加州大學臨床精神醫學教授Daniel J. Siegel心智省察的理論與主張,依其所強調的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的人際神經生理機制,以及培養健康心智的方法,思考資優生身心健全發展必要的素質及其成長途徑,並論述12年國教資優學生情意發展領域課綱與心智省察方法的連結。其次,分享研究團隊如何以心智省察的理論為基礎,與資優生一同探討情緒的大腦,結合相關輔導策略,透過深省對話、實踐體察,強化心靈的彈性及與社會的連結,逐步擴大內在容納空間與整合的力量,朝促進資優生自我轉化的情意發展方向努力。最後,提出資優生情意發展課程設計之芻議。Item 臺北市高中階段資優生與一般同儕的同理心反應研究-以多向度結構模式為基礎(2013) 連婉婷; Lien Wan-Ting本研究以Davis(1996)同理心多向度結構模式為基礎,旨在探討誘發關注焦點的不同和學生身份對同理心內在情感的對應式產出、反應式產出、內在認知產出、人際產出的助人行為之影響。研究方法以實驗研究法為主,採取2X3因子實驗設計,藉由誘發不同關注焦點為操弄自變項(情緒焦點、困境焦點、不指定焦點)且將學生身份(資優生、一般同儕)納入另一自變項,探討對各面向同理心反應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臺北市高中男生,經招募而自願同意參與本研究,正式樣本共406位,包括192位資優生和214位一般同儕。依T-IRI測得的同理心內在傾向高低做為配對變項,先形成數組配對組,再從各組隨機分派到各個實驗處理組別,確保在實驗操弄前六細格各組的同理心內在傾向變異情形具同質性,且各組組內的同理心內在傾向呈常態分配。實驗實施程序,先請受試者觀賞自製影片暖身,再各自傾聽錄音檔(包括用以誘發不同關注焦點的指導語,以及高中生call in傾訴心聲的廣播),藉此引發同理心反應,並於影音檔結束立即在研究者自編的「多面向同理心反應量表」自陳作答。 研究結果顯示關注焦點和學生身份對他人感同身受的「沮喪」強烈程度有顯著交互作用影響:在一般同儕中,關注困境焦點組感同身受的沮喪情緒明顯大於不指定焦點的對照組,也明顯大於情緒焦點組;在關注情緒焦點的情況下,資優生感同身受的沮喪情緒顯著大於一般同儕;在關注困境焦點的情況下,一般同儕感同身受的沮喪情緒則顯著大於資優生。然而,關注焦點和學生身份並未共同對任一種同理心內在情感的反應式產出-同理關懷或個人身心憂急,有交互作用影響:僅有關注焦點對同理關懷有顯著影響:在一般同儕中,指定關注困境焦點的同理關懷程度顯著大於對照組。不過,關注焦點和學生身份對助人意願的有無並未有顯著差異;但是,對助人行為的展現形式卻有顯著差異,然事後比較卻無顯著差異。僅有學生身份的不同對助人行為的展現形式有顯著差異影響,包括:偏好情感表達展現的人數,一般同儕中的百分比顯著多於資優生群體內的百分比;以問題解決為展現形式的人數,資優生群體內的百分比顯著多於一般同儕。資優生面對他人負向情緒時,會從中區辨並判斷目標對象所感受到的主體負向情緒類型為何,故感同身受的情緒類型僅有與目標對象整體的負向情緒類型一致者才會特別強烈。至於,誘發不同關注焦點對於資優生的影響,也只有在感同身受對方負向情緒的主體情緒類型時才有顯著影響:在關注情緒焦點的情況下,資優生感同身受「沮喪」的情緒強度明顯大於一般同儕。 根據研究結果,可回應研究動機對實務現場觀察所帶來的疑惑:過去資優生較易受到同儕或師長誤解為沒有同理心,可能來自於其同理心人際產出的助人行為展現形式與一般同儕具有顯著的差異,較偏向顧慮他人長遠性福祉和積極解決造就困境的問題本質,屬於問題解決表達的助人展現形式;然而,一般同儕所偏好的同理心展現形式是情感表達形式,屬於立即性的正向情感回饋,也許正因此造就兩方對同理心所引發的人際產出有認知落差。最後,研究者建議在同理心的培養上,高中階段的資優生與一般同儕可從共通的同理心基模去培養、充實,但在觀點取替能力的強化上,需有區分性的引導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