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辛怡瑩"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概念演化樹探討跨年級學生對演化概念之發展(2009) 辛怡瑩; Yi-Ying Hsin本研究以問卷方式調查跨年級學生的演化概念,研究對象為國小六年級、國中一年級、高中一年級、高中二年級和大學一年級,每個年級施測人數約在110~140人,有效問卷共747份。 演化概念共分成四個主概念依序為「個別變異」、「遺傳決定」、「不同的存活率」和「累積世代的改變」,再細分成六個次概念依序為「變異的來源」、「族群裡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特定性狀比例改變」、「性狀的存活」和「適應」。 整合選擇與開放題之演化概念組合,以四個主概念做為分析單位,透過系統分類學的分析軟體PAUP* 4.0找出可能的概念演化樹,藉由本研究的數據資料進一步找出最適合的概念演化樹,用以解釋跨年級演化概念之發展和主概念之出現時間順序。 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可分成五點說明: 1.尚未學習演化前的小六學生較容易使用外在、後天、短暫、特質類別來解釋演化概念,雖然經過教學的學生仍有此現象,但比例較為學習前低。 2.跨年級學生於選擇題和開放題的表現趨勢相近達高度相關,唯一差別在於開放題表現低於選擇題,整合兩種題型結果做為整體演化概念組合。 3.使用系統分類學繪製跨年級學生演化概念發展支序圖,科學模式的發展,在小六前已具備主概念三「不同的存活率」,小六發展出主概念一「個別變異」,國一階段依序發展出主概念二「遺傳決定」和主概念四「累積世代的改變」。 4.當主概念一「個別變異」尚未建立時,會影響主概念二「遺傳決定」的學習,嚴重甚至會導致主概念三「性狀的存活」轉變為混合類型,連同主概念四亦會出現混和或錯誤類型。 5.尚未經歷演化教學的小六學生出現的心智模式較少,經過國一教學後出現的心智模式類型則較多,因為結合初始和科學模式而產生較多的心智模式,直到高二階段以後心智模式類型才漸漸集中。 整體而言,學生都很容易使用外表能看到的特徵或特質來解釋演化過程,較缺乏深度思考其演化之內部機制。教學上可參考學生的概念發展歷程適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增加例子說明或是實際體驗演化活動,以協助學生在演化概念之發展可以更朝向科學模式邁進。Item 大學透過參與式評鑑協助高中開發課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9-09-??) 邱美虹; 陳慧蓉; 周金城; 蔡春風; 辛怡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