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賴莉芳"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蘭嶼的語言接觸與語言變化(2011) 賴莉芳; Li-Fang Lai本論文旨在考察蘭嶼雅美/達悟語的語言接觸與語言變化兩大論題。 語言接觸經常反映出群體間的政治社會關係,因台灣治權轉移之故,雅美/達悟語分別與日語、華語展開接觸。語言接觸以來,該語言社群已經歷三個發展階段:日治時期,雅美/達悟語和日語的使用場域高度互補,但在雅美/達悟-日語雙語者有限的情況下,語言社群屬於有分語但無雙語現象的狀態。國民政府領台至民國五○年代末,雅美/達悟語和華語的使用場域仍可清楚劃分;在此同時,因推行義務教育之故,雅美/達悟-華語雙語者迅速增加,語言社群也逐漸發展成兼具分語和雙語現象的狀態。民國六○年代以來,義務教育年限延長以及華語人口遷入等因素,進一步強化了語言社群的雅美/達悟-華語雙語現象,但雅美/達悟語和華語的使用場域卻開始相互滲透,不再明顯區隔。由此觀之,今日的語言社群較接近有雙語但無分語現象的狀態。 雅美/達悟語的語言變化主要體現於三方面:首先,雅美/達悟語與日語接觸後陸續借入日語詞彙,這些日語借詞不僅擴充了雅美/達悟語的詞彙層,後人也可從大量匯入的時間詞和現代器物詞看出,語言社群裡現代時間觀念之形成與物質型態的轉變。其次,本論文從年齡、性別、社會網絡三個變項探討不同群體所使用的社會方言。語料顯示,較年輕和社會網絡強度較弱的群組/li/和/v/的音變比例最高,這個現象意味著,語言社群內/li/、/v/兩個音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最後,本論文從年齡、性別、社會網絡、對話者四個面向考察受測者的語言使用模式。語料顯示,較年長和社會網絡指數較高的群組使用雅美/達悟語的頻率比其他群組高。另外,當對話者為較年長或與自己同齡者,雅美/達悟語仍是較通行的語言;當對話者為較年輕的晚輩時,則以使用華語的情形較常見。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場域中,已經有五成中年世代的父母親直接以華語跟小孩或晚輩溝通。顯然,年輕世代正面臨顯著的語言轉移,若未積極進行族語復振,日後多數的語言社群成員可能直接將語言轉移成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