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謝維倫"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圖觀史──晚清臺灣方志地圖與涉外事件(2012) 謝維倫過去學界對方志地圖的看法多認為方志地圖繪製方式多採傳統山水式畫法、既粗糙又無圖例、比例尺,參考價值甚低,因此地圖研究多以繪製精美的長軸地圖為主。本論文以歷史的視野重新審視方志與其地圖,突破過去方志地圖研究偏重整理、統計地圖版次、方位、比例尺、符號等外部分析;也突破過去探討方志大都重視文字內容的缺失。本論文配合文獻,回歸方志纂修的歷史背景及志書中的文字記載,深入探討方志地圖背後所蘊涵的時空意義。 本論文以三部方志的地圖為主題,重新檢視各幅方志地圖,並發現過去在地圖上被忽略的海戰攻防、砲臺建設、清丈工作與方志地圖之間的關聯性,本研究所討論的地圖可說為19世紀中葉後臺灣的時代縮影。Item 個人化郵票的數位浮水印設計(海峽兩岸郵史研究會, 2003-03-01) 王希俊; 謝維倫Item 《恆春縣志》地圖中的清丈屐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2-12-??) 謝維倫; Wei-lun Hsieh恆春縣舊名瑯嶠,屬鳳山縣,自康熙60年(1721)朱一貴事件平定後,瑯嶠地區形同「三不管地帶」,直至同治13年(1874)的牡丹社事爆發後,清廷為了確立其統治瑯嶠的正當性,迅速於光緒元年(1875)於瑯嶠「築城設官」成立恆春縣,隸屬臺灣府。光緒10年(1884)年爆發清法戰爭,光緒11年(1885)戰爭結束後,臺灣建省,恆春縣改隸臺南府。臺灣建省後,財政上不得再倚賴福建省,必須自行籌措財源,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頒布施行臺灣首次全面清丈,藉此增加稅收,各縣廳都有繪製清丈圖冊,恆春縣亦不例外,留下一部《臺南府恆春縣清丈簡明總括圖冊》。光緒18年(1892)有增修臺灣通志之議,臺灣巡撫邵友濂飭開臺灣通志局,臺灣布政使唐景崧下令各廳縣州設立采訪分局,命各地方政府收集資料,恆春縣在此期間編成了《恆春縣志》。由於恆春縣轄境內,多受邊防外患及兇番之擾,因此《恆春縣志》中特重此事;而《恆春縣志》中有新、舊全圖與各分里圖共15幅地圖,亦為其重要之特點。《恆春縣志》的地圖以《臺南府恆春縣清丈簡明總括圖冊》為基礎增繪而成,是唯一將各里單獨成圖,同時也是唯一使用清丈地圖當作各里底圖的清修臺灣方志地圖。恆春設縣於臺灣發生國際危機之時,並以實際的行政區設置確認主權,亦伴隨臺灣的首度清丈,使方志編纂時擷取清丈圖冊的恆春部分當做底圖。雖然《恆春縣志》的地圖看似簡陋,但在地圖上保留了牡丹社事件及清丈之痕跡,實能反映時代的意義。Item 「近代臺灣與東南亞 :臺灣學研究中心1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紀實(2017年11月24日至25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7-12-??) 謝維倫; Wei-lun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