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許桀"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高時空解析度衛星降雨推估在台灣地區的特性與誤差分析(2020) 許桀; Jie Hsu本研究將評估GSMaP (Global Satellite Mapping of Precipitation)各個版本衛星資料反演台灣不同季節與日循環的降雨表現能力,並根據不同的降雨類型(颱風降雨、午後對流)探討GSMaP衛星資料的差異。經分析後發現季節下的空間掌握分布能力以GSMaP MVK V5在濕季(梅雨季、夏季、秋季)表現最佳,但是時常有低估的情況發生。另外GSMaP RNL與GSMaP MVK V6普遍存在高估的情形,所有版本中以GSMaP MVK V7的降雨量估計較接近地面觀測資料。日循環的部分,衛星資料與地面觀測資料在乾季的降雨量差異皆不大,但是對於時序變化表現不佳,濕季則是每個版本皆有掌握到一日內最大降雨時段發生在午後,其中以GSMaP MVK V7對於梅雨季與夏季的時序變化表現最優越。GSMaP RNL與GSMaP MVK V6在濕季的清晨時段有相當嚴重的高估情形,尤其以夏季最為明顯,經分析後發現GSMaP RNL與GSMaP MVK V6清晨時段高估主要來自於某些颱風的降雨。 第二部分以探討降雨類型為主,分為颱風降雨(Tropical Cyclones Precipitation, TCP)與午後對流(Convection Afternoon Precipitaion, CAP)兩種降雨類型,因衛星資料年份不同,所以分成兩組比較(第一組: GSMaP RNL與GSMaP MVK V5,第二組: GSMaP MVK V6與GSMaP MVK V7)。在颱風降雨(TCP)中,以GSMaP MVK V7的表現最佳,不但在空間分布有一定的掌握外,在所有GSMaP版本中針對降雨量估計存在著最小的誤差。午後對流(CAP)中,即使各版本對於平坦或沿海區域的掌握較好,但是時有低估的狀況發生,且對於每小時日循環降雨貢獻掌握存在一定的極限。 已知在不同季節下,不同GSMaP版本的表現皆不相同外,不同降雨類型的表現也不盡相同,但是從季節、降雨類型的表現中可以發現GSMaP MVK V7的降雨量估計為所有版本中最穩定的。衛星資料的降雨估計仍存在一定的極限,因此在未來需再針對其他天氣型態或降雨類型做更多的評估,以利使用者在使用GSMaP資料評估台灣時有一定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