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許哲修"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具備心理師證照之國中小專任輔導教師專業認同內涵探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9-??) 刑志彬; 許哲修; 田秀蘭; 許育光; Chih-Pin Hsing, Che-Hsiu Hsu, Hsiu-Lan Shelley Tien, Yu-Kuang Kevin Hsu
    臺灣國中小學校輔導工作在投入許多專業人力後,逐漸落實三級輔導分工;然而現況中有許多輔導教師同時擁有心理師的證照,此類型雙專業認可之輔導人員對於自身位置與專業認同等議題,值得深入探究。本研究目的在理解具雙專業輔導人員對於學校輔導工作的處境、認同、以及困境與因應,邀請8 位具雙專業的輔導人員進行深度訪談,並且透過內容分析法,進一步探討生涯轉換的徑路與專業認同狀態。研究結果發現:受訪者對於輔導教師的認同是薪資待遇獲得穩定保障、周圍親友的社會期待,而對心理師則較認同工作模式,有心理師業務單純性高、心理師的專業光環有助於生態系統合作。而在兩者工作角色上面,存在有工作模式與系統角色的差異,其中受訪者自覺兩種角色差異在於業務複雜度、維持界線程度、理解個案角度,而系統他人覺得兩種角色差異在於專業能力、貼近學校生態系統能力,而具雙專業輔導人員決定讓某一種角色發揮的比重情形則是會考量情境及時機;因此,具雙專業輔導人員的專業認同狀態可以分為四種型態交替,包含:「入境隨俗:輔導教師認同為主,壓縮心理師的認同」、「名實相異:外在雖然是輔導教師,但內在以心理師認同為主」、「因時制宜:依時空調整兩種認同的比例與出現方式」、「兼容並蓄:整合輔導教師與心理師兩種角色的認同,產生全新的認同」,在兩種專業角色之間協調、折衝、分工與合而為一,形成多元的專業認同狀態。而其中也存在心理師與輔導教師競爭又須合作的關係,此亦成為具雙專業輔導人員整合並找尋安在位置的重要課題。研究針對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對於專業發展與未來研究之相關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建構個人諮商理論取向之督導模式研究
    (2022) 許哲修; Hsu, Che-Hsiu
    本研究旨在探討督導者在督導歷程協助受督者建構個人諮商理論取向之經驗,以及發展催化受督者建構個人諮商理論取向之督導模式。本研究採取建構主義紮根理論為研究方法,共邀請8位諮商督導者參與,進行半結構深度訪談,並依據建構主義紮根理論的資料分析步驟對8位督導者協助受督者建構個人諮商理論取向之督導經驗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督導者自身的專業養成會影響督導中協助受督者建構個人諮商理論取向的實踐,並對督導歷程進行反思,形成實踐與反思的循環。督導者在督導歷程協助受督者建構個人諮商理論取向之經驗分別為:(1)督導者個人專業之養成:包含理論取向之建構與督導模式之建構;(2)督導者協助受督者建構個人諮商理論取向之實踐:包含督導定向、督導內涵、督導關係與角色、督導核心策略與督導評量;(3)督導者對於督導歷程與建構個人諮商理論取向的反思:分為考量受督者的發展階段、理論取向差異與建構個人諮商理論方式之比較。依據研究結果發展一個建構個人諮商理論取向的督導模式,命名為理論創生督導模式,其內涵包括:(1)督導者的養成:包含特質與態度、受督經驗與課程訓練;(2)督導的主要概念與精神:包含以受督者為中心兼顧個案的福祉、促進受督者反思到自我督導、以優勢觀點找尋受督者的獨特性、重視多元與包容差異;(3)督導焦點:包含受督者風格、理論取向應用、情緒覺察、接案困境與個案概念化;(4)督導核心策略:包含回饋策略、反思策略、理論應用策略、以身作則策略與輔助媒材策略;(5)督導精緻化策略:包含異中求同、各有所長與人劍合一;(6)理論定錨元素:是受督者定位自己理論取向的元素,整體可以用適配度(人與理論的適配)來表示,可分為興趣(情感上的喜歡)、價值觀(想法上的貼近)與能力(技能上的展現);(7)督導模式階段:受督者在督導關係中會經歷生根、萌芽、成長、開花結果四個階段,督導者則依循受督者的階段也分為播種、灌溉、耕耘、收成,提供相對應的督導任務。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針對未來督導實務、研究、訓練提出建議。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