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覃湘晴"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討自我解釋對四年級學生閱讀不同表徵之學習教材的影響-以國小「繁殖」概念為例
    (2006) 覃湘晴
    摘 要 許多的研究均指出自我解釋有助於學習(Chi et al., 1989, 1991, 1994),因此有些學者發現圖表或圖解具有促進自我解釋的功效( Ainsworth& Loizou, 2003; Cox, 1999),但亦有學者持相反意見(Wilkin, 1997);再者在教材中加入了輔助的圖表或圖解後,是否對學習者產生過多的認知負荷而不利學習亦是研究者想探討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以自我解釋的方式閱讀不同表徵的教材,以探討各組的學習表現、自我解釋數量、自我解釋類型的數量分佈、自我解釋的型態、在閱讀時所感知到的認知負荷並探知各組概念改變的情形及對自我解釋的態度。 研究對象為國小四年級中等程度的學生32名,隨機、平均分配至文組、格文組、圖文組、圖格文組共四組進行研究。閱讀過程中以自我解釋的方式學習,並於前測、後測結束後晤談以瞭解受試者的迷思概念及概念改變情形。研究結果如下: 1.各組學習表現:以圖文組表現最佳,之後依序為圖格文組、格文組、文組。 2.自我解釋數量:圖文組自我解釋量為數最多,再來是圖格文組、格文組、文組,且學習表現和自我解釋數量為顯著正相關。 3.自我解釋類型分佈:含有圖片的組別在「情境精緻的自我解釋」比無圖片的組別來得多;含有表格的組別在「講述摘要或大意的自我解釋」比無表格之組別來得多。 4.自我解釋的型態:格文組、圖文組各有5類,圖格文組有6類,其中的共同點為:若受試者有交互參看不同表徵而自我解釋者,在學習表現及自我解釋數量上會表現得較好。 5.各組的認知負荷:圖文組的認知負荷最低,文組的認知負荷最高,且認知負荷和學習表現為顯著負相關。 6.迷思概念與概念改變的情形:在動物和植物的繁殖概念中共同迷思概念為「學生易將繁殖和生長混淆」,且迷思概念主要成因為動、植物之外形、字義上的錯誤學習、日常生活經驗、直覺式的判斷;在概念改變方面,受試者較難產生概念改變的亦為上述這些成因之下的迷思概念。 7.對自我解釋的態度:圖文組和圖格文組「對自我解釋的接納度」及「自我解釋的學習功效」有較高的正向支持率,反之格文組、文組則無。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