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蔡麗琴"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葉綠體基因組之非密碼區及核核糖體DNA之序列探討臺灣地區鬼針草(Bidens Pilosa L.)之遺傳多樣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7-12-??) 蔡麗琴; 廖培鈞; 謝幸媚; 李俊億; 王震哲根據臺灣植物誌之記載鬼針草(Bidens pilosa L.)於臺灣地區共有三個變種,分別為大花咸豐草(B. pilosa var. radiata)、小白花鬼針(B. pilosa var. minor)及白花鬼針(B. pilosa var. pilosa)。本研究採集此三個變種共11個族群161株個體,加上7株當控制組的鬼針舅(Bidens biternata)共168個樣本,分別進行ITS1、 5.8S及ITS2等三個細胞核核糖體DNA (nrDNA)的基因位與trnL intron及trnL-trnF IGS等兩個葉綠體(cpDNA)的基因位之序列分析,將nrDNA之三個基因位及cpDNA之兩個基因位之序列分別合併再進行排比後其序列長度分別為637及799 bp,本研究即以此排比後之nrDNA及cpDNA序列進行此三個變種間、變種內、族群間及族群內等不同階層之遺傳多樣性及基因交流之探討。根據核苷酸變異位點(S)、序列型(H)、基因型歧異度(gene diversity,Hd)、核苷酸歧異度(nucleotide diversity,π)、遺傳歧異度(genetic diversity,θ)等相關指數顯示nrDNA其遺傳多樣性均遠高於cpDNA。至於族群內及變種內之遺傳分化程度(FST)為大花咸豐草<小白花鬼針<白花鬼針,而基因交流值(Nm)則反之(大花咸豐草>小白花鬼針>白花鬼針)。AMOVA分析之結果顯示Bidens pilosa遺傳變異的主要貢獻為族群內個體間的變異,於nrDNA及cpDNA均佔50 %以上,其次則為變種間及變種內族群間的遺傳變異所致。大花咸豐草與其他兩變種間的基因交流程度遠低於白花鬼針與小白花鬼針之間的基因交流值,極可能較早歸化的白花鬼針與小白花鬼針間已出現明顯的雜交現象,至於較晚歸化的大花咸豐草與此二變種間的雜交現象則可能尚不明顯。Item 植物DNA分析於鑑識科學應用之研究(2007) 蔡麗琴; Tsai Li-Chin植物之分子鑑定由於缺乏適當的DNA資料庫以資比對而受到很大的限制,本研究乃以葉綠體基因組(cpDNA)中的trnL intron 及trnL-trnF IGS 等兩個基因位建立植物DNA資料庫以應用於植物之種屬鑑定。本資料庫包含台灣地區常見植物79科206屬264種共365株個體。這些植物之種屬幾乎可經由此二基因位之序列多型及長度多型加以鑑別,經由盲樣測試發現以本研究所建立之資料庫比對後大部分盲樣可搜尋到正確的種別,以鄰近歸群法進行80個樣品之歸群分析後幾乎所有的樣品均歸屬於正確的科內及屬內,顯示此二基因位所建立之DNA資料庫適於應用在刑事植物之種屬鑑別。 鬼針草(Bidens pilosa L.)之種子具有帶刺的鉤毛可經由動物傳播,故此類廣泛分佈的植物亦有機會出現在犯罪現場。本研究採集鬼針草之三個變種(大花咸豐草、小白花及白花鬼針)共11個族群161個樣品,加上7株當控制組的鬼針舅(Bidens biternata)共168個樣品,分別進行trnL intron及trnL-trnF IGS等兩個cpDNA的基因位與ITS1、5.8S及ITS2等三個細胞核核糖體DNA(nrDNA)的基因位之序列分析。其中trnL intron、ITS1、5.8S及ITS2 等四個基因位之序列分析均可有效的鑑別鬼針舅及鬼針草兩種間之差異。將此五個基因位之型別整合為84種單倍型幾乎可鑑別大花咸豐草與其它兩個變種間之差異。根據核苷酸變異位點、序列型、基因型歧異度、核苷酸歧異度、遺傳歧異度等相關指數,於nrDNA表現之遺傳多樣性均遠高於cpDNA。AMOVA分析之結果顯示鬼針草其遺傳變異的主要貢獻為族群內個體間的變異,於nrDNA及cpDNA均佔50 %以上。大花咸豐草與其他兩變種間的基因交流值均遠低於此二變種間的基因交流值,極可能在較早歸化的白花鬼針與小白花鬼針間已出現明顯的雜交現象,而較晚歸化的大花咸豐草與此二變種間的雜交現象則可能尚不明顯。 於可疑種子之種屬鑑定的案例報告中,本研究以cpDNA之trnL-trnF IGS及nrDNA之ITS1等二基因位之序列分析成功的進行其種屬鑑定,顯示本系統為大麻種子進行種屬鑑定之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