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蔡瑋芬"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戰後台語文學運動e開展:1986-1991(2006) 蔡瑋芬摘 要 本文是以戰後ê台語文學運動作研究對象,探討運動tī 1986年以後開展出來ê原因,以及運動ùi 1986年到1991年中間開展ê過程kap開展出來ê面貌。 本文指出戰後台語文學運動開展ê背景,是1970年代尾期發生美麗島事件了後,相續落來整個1980年代政治社會運動ê chhiaⁿ-iāⁿ,致使台灣人ê自我認同開始變動,主體性mā ta̍uh-ta̍uh ùi中國sóa移來台灣,加上台語tī政治長期壓制之下產生反彈,語言意識漸漸產生。台語文學運動著tī這種背景下底來得著開展。 戰後台語文學運動khiā tī台灣主體ê立場,來思考台灣民族、文學、語言、文字ê關係,m̄-nā接引日本時代台灣話文論爭ê種籽,mā接收歐洲民族主義ê語言觀,開展出「言文一致」kap「民族語言文學論」兩個理論來支持運動,並且beh來kā「台灣文學」做再定義。Mā是因為這兩個理論來引起兩擺ê論戰。 Tī運動ê實踐上,1991年台語文學專門刊物《蕃薯詩刊》kap偏屬台語文運動性刊物ê《台文通訊》創刊,加上《台灣文藝》ê台語文學版面、《民眾日報》ê「台語文學特刊」,箍óa台語文學者,mā h³台語文學運動初步掌握著發聲ê工具以及作品發表ê舞台。Tī這個階段,文類ê發展ùi詩孤一類,湠到散文、小說kap戲劇,mā有濟濟作家相續加入運動kap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