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蔡敏玲"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假日生活的演出、編織與共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12-??) 蔡敏玲本文主要目的為描述泰雅幼兒的經驗敘說特色,並試論此種敘說特色與在地文化的關係,思考泰雅幼兒敘說特色的教育涵義。作者利用兩年的時間在台灣北部一個泰雅族社區的雲村國小附幼彩虹班蒐集假日生活分享時段的經驗敘說。採詩節分析和文學文本分析的方式分析第一年的218 則和第二年的161 則文本,並統整、參照訪談文本的分析與相關文獻,建構出以下的理解:泰雅幼兒的經驗敘說,可看成在乎聽眾參與、邊說邊創的演出,具有4項特色,包括頻繁引用對話、虛實界線模糊(想像與經歷的情節交錯、將聽眾編進敘說文本)、分享者與聽眾共構敘說內容,以及經常提及自然與氣象。敘說文本的主題與特色均展現「個人在社群中定義」的文化特質。作者建議幼教現場提供幼兒經驗敘說的常設空間、接受並積極幫助幼兒體驗多元敘事風格,使幼兒敘說文本成為課程的實質基礎。Item 假日生活的演出、編織與共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12-??) 蔡敏玲本文主要目的為描述泰雅幼兒的經驗敘說特色,並試論此種敘說特色與在地文化的關係,思考泰雅幼兒敘說特色的教育涵義。作者利用兩年的時間在台灣北部一個泰雅族社區的雲村國小附幼彩虹班蒐集假日生活分享時段的經驗敘說。採詩節分析和文學文本分析的方式分析第一年的218 則和第二年的161 則文本,並統整、參照訪談文本的分析與相關文獻,建構出以下的理解:泰雅幼兒的經驗敘說,可看成在乎聽眾參與、邊說邊創的演出,具有4項特色,包括頻繁引用對話、虛實界線模糊(想像與經歷的情節交錯、將聽眾編進敘說文本)、分享者與聽眾共構敘說內容,以及經常提及自然與氣象。敘說文本的主題與特色均展現「個人在社群中定義」的文化特質。作者建議幼教現場提供幼兒經驗敘說的常設空間、接受並積極幫助幼兒體驗多元敘事風格,使幼兒敘說文本成為課程的實質基礎。Item 當小孩的滋味(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1-03-??) 蔡敏玲本文描述金門縣幼見的生活敘說特色,並試論此種敘說特色形塑的脈絡因素。作者在金門縣棒棒糖班蒐集18位幼兒中班到大班的生活敘說,並訪談幼兒、教師與幼見家長。以詩節分段方式,整理兩年共257則敘說文本之結構,並剖析敘說文本之場景、內容及角色刻劃。結果顯示,形式特色有二:半數幼見以「多層次」敘說結構細說生活,三分之二的敘說文本包含觀感/評論。內容特色包括:吃與玩是主要關注,敘說飽含感官知覺的細節,手足角色之建構展露高度的自覺與主張。作者推測,金門和緩的生活步調讓幼兒細緻體驗生活;自在的分享空間與教師的提問是幼兒敘說特色充分展現的脈絡;父母順其自然的教養態度是幼見刻劃手足角色呈現自覺與主張的重要背景。為理解幼見與幼見眼中的生活,傾聽幼見敘說、覺察幼見敘說特色是必要而有意義的教育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