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蔡之甯"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鬼魅與城市:法蘭克.奧哈拉詩中的德希達式「魂在論」(2017) 蔡之甯; Tsai, Chih-Ning本論文試圖從德希達所提出之「魂在論」的解構哲學視角,重新詮釋及反思法蘭克.奧哈拉詩中獨特之「此時此刻的在場美學」。 此一再詮釋的目的乃為雙向;其一,本論文以反思奧哈拉「此時此刻」美學中具極端「當下性」之在場為途徑,來檢視德希達的「魂在」哲學中死亡及鬼魂等核心概念的解構力量。其二,利用「魂在論」中對於形上學進行批判的幽靈纏繞之哲學觀為觸媒,重新剖析並質疑該美學中「立即在場」的純粹性。 本論文主要部分共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前半部分主要闡釋德希達的「魂在論」中的鬼魅觀念如何從其早期所提出的「延異」發展而來。並進一步探討與此鬼魅性密切相關的原初死亡與哀悼等概念如何對形上學所認知的主體及在場之純粹性進行批判。本章後半部分探討法蘭克.奧哈拉藉由再現具高度在場性之「稍縱即逝的當下」所呈現的「此時此刻」美學;並從德希達的「魂在」哲學觀點,反思書寫中此種「永恆化的稍縱即逝」所展現的其實是一種極度鬼魅性的不在場(缺席)。第二章透過德希達針對攝影及檔案的鬼魅性之論述,將奧哈拉詩中的「此時此刻」美學視為一種攝影式的死亡書寫。奧哈拉為呈現極端主體在場所建構之「立即」的場景(包括「當下」時刻的即時捕捉及永恆現在式時態),其「當下性」已然被一種書寫的死亡性及鬼魅性的時態結構所制約;其所表現的因而是一種純粹在場的原初異化,「單一」的永恆回返。第三章前段首先討論奧哈拉如何利用高度自傳性的「命名」來強化一種獨特的、排他性的主體之立即在場經驗;而後根據德希達將「署名」及「自傳」視為一種被異化的死亡書寫之理論視角,檢視奧哈拉詩中此種自傳性的命名如何在初始便已被「他者化」;此種試圖透過命名來達成的獨特在場經驗呈現的反而是一種自我異質化的過程。本章後段藉由延伸「命名」之異化的論述,進一步論證奧哈拉詩中同樣為呈現自傳性之立即在場的第一人稱「我」其實是一種被鬼魅化的自我分化及自我抹除;「我」在此處並不作為主體在場的建構,而是一種魂在的哀悼狀態,不斷指向主體的原初死亡、離去、及鬼魂纏繞式的回歸。 透過闡論奧哈拉詩中在場之鬼魅性,本論文嘗試驗證並總結其所構築之純粹的立即在場其實在初始便被一種自身的延異狀態所「空間化」;所謂「在場美學」所呈現的因而是一種原初的魂在式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