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葉霑"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聽覺傳播媒介對近現代京劇美學的影響:以唱片、廣播為討論核心(1903-1940)(2020) 葉霑; Yeh, Jan20世紀初唱片、廣播逐漸滲入世界各地大眾的日常生活。京劇作為彼時中國的流行娛樂,也多與之結合,成為聽覺傳播媒介的主要內容。當京劇透過唱片、廣播傳播後,勢必受到媒介形式的影響,產生美學方面的變化。此變化不僅是京劇範疇的,也擴及到演員、票友及一般受眾的接受心態,亦即,這是關乎人類感知模式的美學變化。 本文所謂「美學」,是根據 aesthetics 此詞本身聯繫著希臘語詞根 αἴσθησις,強調感覺的表達與感受的能力。所以本文將不著重討論已有豐贍成果的聲腔創發、舞美燈光、具體表演形式變化,而更強調從社會文化(包含技術發展)的宏大視角開始,漸次討論受眾感知、媒介中的京劇藝術性、演員調適、觀演關係變化等相對抽象的美學問題。研究約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綜述1903至1940 年代近現代京劇與聽覺傳播媒介的接觸史;繼而以荀慧生、馬連良、周信芳三位分屬旦行、老生行及京海派的演員為個案,聚焦討論演員如何運用唱片傳遞京劇藝術,又或批判唱片對舞臺表演造成的影響;最後,則以媒介形式為出發點,援引 1940 年代戲劇刊物上常見的,以廣播轉播之京劇為評論對象的劇評,討論受眾利用新媒介聆賞京劇時審美重心的變化。 本文以為,唱片、廣播雖然確實使京劇更傾向娛樂,削弱了一定的藝術性,但在演員與受眾自覺的運用下,仍可以嚴肅的傳遞/接收藝術,使之成為舞臺的延伸,媒介與舞臺二者能夠良性的相互展延。此外,聽覺傳播媒介可留存、廣泛傳播的特質亦促使結合舞臺、報刊、唱片廣播的京劇宣傳生態產生,使京、津、滬三地的京劇資源更加流通。最後,雖然媒介起初確實造成了京劇藝術性的動搖與消殞,但在適應了新媒介以後,演員與受眾不再被動的為媒介框限,而是以媒介的特質為立基,發展出更多元的創作方式與欣賞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