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羅煒婷"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宜蘭冬山河流域洪患特性變遷與居民洪患識覺之研究(2011) 羅煒婷; Wei-Ting Lo災害識覺自1940年代起成為災害研究新觀點,近年來更將其納入風險評估中脆弱性指標之一。因此,本文從識覺觀點出發,以宜蘭冬山河流域為例,探討居民的洪患識覺及調適行為之時空變遷及其脆弱性。 首先,本文蒐集1961-2010年洪患案例歸納其時空變遷及成因特性,再根據洪患頻度差異選擇上、中、下游各一村,採年齡分層隨機抽樣75位居民,以半結構式訪談,輔以描述性統計,探究居民洪患識覺及調適行為的時空差異,並從中了解洪患脆弱性及其變遷;最後,將歸納出的脆弱因子進一步評估,以了解未來洪患風險的空間差異,進而提出防災管理之因應建議。 本文研究結果如下:1.冬山河流域洪患特性變遷呈現複雜性與變動性,長期而言洪患頻度略為增加,發生時間主要為8-10月,空間分布早期為大範圍積淹,自冬山河整治後(1982年)改集中於中下游低窪地區;1991年代起則轉為零星多變,2008年以來中下游地區又開始出現大面積積淹;災因1980年代前多為天然因子所致,後期則以人為及天然因子共同影響。2.居民洪患識覺差異主要展現在嚴重識覺及再發生識覺,越下游深刻比例越高。3.居民洪患調適行為無明顯空間差異,皆以預警後發布行為、即時行為較多,災後積極減災者比例少。4.洪患識覺變遷中,以再發生識覺較不深刻;洪患調適行為變遷則以預警發佈後、即時行為較明顯,災後多數居民並無進一步積極減災。5.洪患脆弱性變遷展現於社經條件(家戶結構、災損特性、住屋結構)、識覺行為、社會資源(資訊取得、社區網絡)以及政府管理(資源及支援)各項。6.根據洪患脆弱性評估,社經條件層面,在個人差異上可得知武淵村以獨居人口、身心障礙者比例最高,錦眾村則以一樓住屋結構及老幼人口比例為最,丸山村則以不識字比例最多;就社群差異而言,洪患識覺最為脆弱為丸山村,積極減災行為最為脆弱為丸山及錦眾村;再者,政府管理層面則以武淵和錦眾村在即時支援方面最為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