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簡成熙"
Now showing 1 - 20 of 2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Siegel與Burbules對理性教育目的之論辯及其對臺灣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08-12-??) 簡成熙Item 你不可不看的臺灣新電影(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8-09-??) 簡成熙; Chien, Cheng-hsiItem 你不可不看的臺灣新電影(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8-09-??) 簡成熙; Chien, Cheng-hsiItem 你不能不看的恐怖片(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6-04-??) 簡成熙; Chien, Cheng-hisItem 你不能不看的武俠功夫電影(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7-12-??) 簡成熙Item 你不能不看的武俠功夫電影(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7-12-??) 簡成熙Item 你不能不看的科幻電影(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7-08-??) 簡成熙; Chien, Cheng-hsiItem 你不能不看的科幻電影(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7-08-??) 簡成熙; Chien, Cheng-hsiItem 你不能不看的邵氏電影(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5-08-??) 簡成熙Item 你不能不聽的電影音樂(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0-06-??) 簡成熙; Cheng-His ChienItem 再看《時時刻刻》(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6-12-??) 簡成熙; Chien, Cheng-hisItem 創新教學的哲學省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3-09-??) 簡成熙20世紀最後十年,教育學圈也受到後現代學術氛圍的影響,而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各種創新的改革,不斷被提出;在另一方面,它也顛覆了許多傳統的教育價值。本文的目的即在於初步檢討創新教學所涉及的哲學爭議。文分五部分。除緒論外,第二節將針對代表英語系世界現代主義的觀念分析對教學的解析作一巡禮,並引出四個擺盪於後現代教育論述的正反論題。第三節則從此四項議題:反理性對重構理性;技術控制對反技術控制;價值的解構對建構;本土化對全球化的對壘,說明後現代的立場對教學革新正反論辯的各自蘊義。論文第四部分,則審視後現代影響下我國近年教育改革所衍生的問題及回應之道:包括理性的絕對性與後現代相對性的和解;教學科技的功過;另類價值的教育意義;以及本土教學理念的重構。哲學的思考將能豐富創新教學的理論和實踐。Item 創新教學的哲學省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3-09-??) 簡成熙20世紀最後十年,教育學圈也受到後現代學術氛圍的影響,而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各種創新的改革,不斷被提出;在另一方面,它也顛覆了許多傳統的教育價值。本文的目的即在於初步檢討創新教學所涉及的哲學爭議。文分五部分。除緒論外,第二節將針對代表英語系世界現代主義的觀念分析對教學的解析作一巡禮,並引出四個擺盪於後現代教育論述的正反論題。第三節則從此四項議題:反理性對重構理性;技術控制對反技術控制;價值的解構對建構;本土化對全球化的對壘,說明後現代的立場對教學革新正反論辯的各自蘊義。論文第四部分,則審視後現代影響下我國近年教育改革所衍生的問題及回應之道:包括理性的絕對性與後現代相對性的和解;教學科技的功過;另類價值的教育意義;以及本土教學理念的重構。哲學的思考將能豐富創新教學的理論和實踐。Item 動畫片的敘事分析與意識形態(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5-04-??) 簡成熙Item 動畫電影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啟示(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6-08-??) 簡成熙; Chien, Cheng-hisItem 品格教育與人權教育的衝突與和解(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05-09-??) 簡成熙Item 從電影《光榮之路》看人權教育(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4-12-??) 簡成熙Item 東西方教育理論與實務之對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21-06-??) 簡成熙; 洪如玉; 何佳瑞; 李彥儀; Cheng-Hsi Chien, Ruyu Hung, Katia Lenehan, Yen-Yi LeeItem 炫麗又保守的巧克力冒險工廠(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5-12-??) 簡成熙Item 父母教導子女宗教信仰是否違反其自主性 ? T. H. McLaughlin 與 E.Callan 及 P. Gardner 論辯之評析(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21-09-??) 簡成熙; Cheng-Hsi Chien研究目的西方自由主義認為價值多元,政府必須站在價值中立的立場,教育理想不能預設特定的美好生活型態,而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對有宗教信仰的人而言,則是把幸福依託於神。父母教導子女宗教信仰是否違反其自主性,就成為重要的學術議題。本研究即擬針對此一議題加以探究,並提出對臺灣教育的啟示。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 文 屬 哲 學 研 究, 研 究 者 針 對 英 國 倫 敦 路 線 學 者 T. H. McLaughlin 父母教導子女宗教信仰並不違反子女自主性的主張,以及 E. Callan 與 P. Gardner 認為會淪為灌輸之質疑,兼及 McLaughlin 的回應,探究其相互論辯的效力。研究發現或結論T. H. McLaughlin 以父母兒女共同隸屬的原生文化、家庭成員的有機統一及宗教參與有助於理解宗教等理由,企圖證成父母對子女進行宗教教育,不違反自由主義的教育自主性理想。E. Callan 以及 P. Gardner 則擔心這難逃灌輸之嫌,在子女幼小階段,其思想未定型,過早進行宗教教育,會造成根深蒂固,不利子女爾後的自主發展。筆者檢視他們之間的論辯,同意 McLaughlin 的主張,只要父母持守自由主義的精神來教導子女宗教信仰,是可以回應其他學者質疑。研究原創性/價值臺灣對於宗教教育的研究不多,現有的研究有從宗教教義著手,也有研究討論美國重要宗教教育判例。教育哲學可以對教育進行綜合反省,分析的教育哲學更期許能對教育實務問題作概念分析與論證。鑑於臺灣教育政策論述,很少有嚴格哲學論證,更遑論分析哲學的論證。本研究將能為臺灣學界探索宗教教育時,提供分析哲學的論證範例。教育政策或實務意涵經由本文論證,家長有為子女提供宗教教育的權利,學校也無須以價值中立之名,嚴禁宗教涉入。但無論家長還是學校,仍應秉自由主義精神,慎防宗教灌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