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盧立祥"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漢語與臺灣閩南語比較詞素之對比分析(2014) 盧立祥; Li-hsiang Lu在漢語及臺灣閩南語的比較句之中,比較詞素可為隱性或顯性成分。隱性比較詞素及顯性比較詞素如漢語的「更」及臺灣閩南語的「較」在比較句中皆為必要的成分,因為比較詞素主要功能是在比較句中提供比較的語意概念,故不能省略。顯性與隱性比較詞素具有功能上之差異;具體來說,隱性比較詞素只在比較句中表達單純的比較語意,而顯性比較詞素情況較為複雜。某些顯性比較詞素如臺灣閩南語「較」,只有提供比較語意之功能,其他顯性比較詞素則包含其他功能,例如,漢語的「更」不僅能表達比較語意,還能傳遞隱含的前提意味。舉例來說,在「張三比李四更高」之中,「更」帶有一個前提為「張三和李四都是高的人」(C.-S. Liu 2010b)。 而漢語「還」同樣也不只具有比較語意,「還」在文獻上也分析為反預期標記 (Wu 2004, Wu 2009, Tsai 2013),且帶有主觀性 (Wu 2009, Tang 2009)。根據以上敘述,我們認為當漢語使用者不只想表達比較語意,也想表達其他額外的語意時,他們傾向採用顯性比較詞素;否則,他們將選擇使用隱性比較詞素來表達比較語意。因此,漢語比較詞素在中文通常為隱性成分,而臺灣閩南語比較詞素通常為顯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