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白瑞聰"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等學校教師性教育在職進修效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8-05-??) 晏涵文; 林燕卿; 白瑞聰本研究的目的在評估中等學校教師接受一週三十三小時的性教育在職進修後,對 其性知識、性態度、性教育專業角色及性教育推廣工作之成效。研究採『不相等實驗組--控 制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高雄地區之國、高中教師為母群體,由高雄教師研習中心發函區 內各中等學校,請未曾參加過性教育研習之教師報名參與,共得46位教師為實驗組,並以同 時間參加高雄教師研習中心輔導工作坊之43位教師為對照組,實驗組於在職進修訓練開始及 結束時,以自製之問卷進行前測與後測,並於後測的同時以自製之評量表進行教學活動評量 ,而在同一時間對照組亦實施前測與後測。結果發現:在控制兩組之前測差異後,不論在性 知識得分、性態度得分、性教育專業角色能力得分或性教育推廣工作意向之得分上的增進, 實驗組皆顯著高於對照組,顯見此一性教育在職進修訓練對於提昇教師性知識、性態度、性 教育專業角色能力及推廣性教育工作上確有其效能,且絕大多數的實驗組教師對此次之在職 進修訓練活動,不論是在課程主題之滿意程度、課程內容之深淺程度、課程之時數安排、課 程收穫之程度或教學方法,乃至於整體感覺,皆給予正面之評價。Item 國中生吸菸行為之研究 --社會生態學模式之應用(2008) 白瑞聰; Jei-Tsung Pai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整合與青少年吸菸有關之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的社會生態學模式架構來探討國中生的吸菸行為,並檢驗與學校環境有關之生態影響因素。以比率抽樣法自台灣北部某縣市37所有國中部的中等學校隨機抽取3,635位國中生,並透過衛生與教育行政系統,對樣本學生進行團體式的結構問卷調查,共計有效問卷3,604份,有效問卷率99.15%。除使用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雙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數分析、相關與回歸等統計方法進行相關之描述與檢定之外,並運用HLM 6.0進行階層線性迴歸(HLM)來分析學校與學生二個層級資料(two-level data)間的調節效果(moderate effect)與中介效果(mediate effect)。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有38.0%的國中生曾經嘗試過吸菸,12.4%目前有吸菸,8.4%吸菸超過100支;而目前有吸菸的學生,有66.9%偶而吸菸、15.7%經常吸菸、17.4%幾乎每天吸菸。多數國中生第一次的吸菸,年齡在十三、四歲,地點在 自己家裡,原因是因為好奇,而朋友、爸爸、同學則是主要的影響者。 二、國中生的自尊普通,偏差行為頻度與同儕吸菸頻度不高、吸菸影響認知答對率僅五成,對吸菸的態度略偏非常負向,自覺拒 菸自我效能佳。而自尊、吸菸影響認知與拒菸自我效能較低者,及吸菸態度較正向、偏差 行為頻度與同儕吸菸頻度較高的國中生,其吸菸率較高。 三、吸菸態度、拒 菸自我效能、偏差行為頻度與同儕吸菸頻度是有效預測國中生吸菸頻度的個人因素,共可解釋吸菸頻度之變異量的41.83%。 四、學校反社會化環境及學校吸菸環境是影響學生吸菸頻度的重要學校因素。學生吸菸頻度的總變異量中,有14.70%是由學校間的差異所造成的, 而學校反社會化環境及學校吸菸環境二者共可解釋其中的82.15%。 五、學校層級之總體解釋變項「學校反社會化環境」,對學生層級之解釋變項「吸菸態度」、「拒菸自我效能」、「偏差行為頻度」與「同儕吸菸頻度」對吸菸頻度的影響,都分別不具調節效果。而學校層級之總體解釋變項「學校吸菸環境」,對學生層級之解釋變項「同儕吸菸頻度」對吸菸頻度的影響雖也不具調節效果,但對「吸菸態度對吸菸頻度的影響」、「拒菸自我效能對吸菸頻度的影響」及「偏差行為頻度對吸菸頻度的影響」則 都具有調節效果(moderate effect)。 六、「吸菸態度」、「拒菸自我效能」與「偏差行為頻度」等學生個人因素,對「學校反社會化環境對吸菸頻度之關係」及「學校吸菸環境對吸菸頻度之關係」具有部分中介效果(partially mediate effect);而「同儕吸菸頻度」,對「學校反社會化環境對吸菸頻度之關係」雖有部分中介效果,但對「學校吸菸環境對吸菸頻度之關係」則不具有中介效果。且「拒菸自我效能」與「吸菸態度」之中介效果大於「偏差行為頻度」與「同儕吸菸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