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王淑容"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愛之死」的構圖:三島由紀夫的〈憂國〉、電影《憂國》與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11-??) 王淑容; Shu-Jung WANG
    三島由紀夫於1961 年發表短篇小說〈憂國〉,五年後改拍成電影《憂國》,三島身兼導演、編劇、男主角三種角色,演出切腹自殺的一幕極為逼真。1970 年11 月25 日三島在東京市谷的自衛隊總監室切腹自殺的消息震驚世界,當時日本社會認為三島的切腹諫國的自殺行為,早在〈憂國〉中可見端倪。42 年來文壇以「憂國忌」為名,每年在三島的冥日舉行追悼活動,到今日為止,針對與三島切腹事件相關的〈憂國〉撰寫的論文不計其數。筆者考察三島創作〈憂國〉的動機,認為三島的〈憂國〉雖以1936 年日本「二.二六事件」為背景撰寫,但是如單從〈憂國〉男主角的切腹行為、大義精神或天皇論等視角,揣想十年後三島的自殺行為實有不足之處。再者過於聚焦三島的右翼思想,亦忽略了〈憂國〉的藝術創作意涵。本文深入分析三島在拍攝電影《憂國》過程時的堅持,剖析三島對於華格納音樂的告白,深入解讀三島對音樂與文字的認知。探討小說〈憂國〉、電影《憂國》與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之間的關連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愛之死」的構圖:三島由紀夫的〈憂國〉、電影《憂國》與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11-??) 王淑容; Shu-Jung WANG
    三島由紀夫於1961 年發表短篇小說〈憂國〉,五年後改拍成電影《憂國》,三島身兼導演、編劇、男主角三種角色,演出切腹自殺的一幕極為逼真。1970 年11 月25 日三島在東京市谷的自衛隊總監室切腹自殺的消息震驚世界,當時日本社會認為三島的切腹諫國的自殺行為,早在〈憂國〉中可見端倪。42 年來文壇以「憂國忌」為名,每年在三島的冥日舉行追悼活動,到今日為止,針對與三島切腹事件相關的〈憂國〉撰寫的論文不計其數。筆者考察三島創作〈憂國〉的動機,認為三島的〈憂國〉雖以1936 年日本「二.二六事件」為背景撰寫,但是如單從〈憂國〉男主角的切腹行為、大義精神或天皇論等視角,揣想十年後三島的自殺行為實有不足之處。再者過於聚焦三島的右翼思想,亦忽略了〈憂國〉的藝術創作意涵。本文深入分析三島在拍攝電影《憂國》過程時的堅持,剖析三島對於華格納音樂的告白,深入解讀三島對音樂與文字的認知。探討小說〈憂國〉、電影《憂國》與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之間的關連性。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愛之死」的構圖:三島由紀夫的〈憂國〉、電影《憂國》與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2013-11-??) 王淑容; Shu-Jung WANG
    三島由紀夫於1961 年發表短篇小說〈憂國〉,五年後改拍成電影《憂國》,三島身兼導演、編劇、男主角三種角色,演出切腹自殺的一幕極為逼真。1970 年11 月25 日三島在東京市谷的自衛隊總監室切腹自殺的消息震驚世界,當時日本社會認為三島的切腹諫國的自殺行為,早在〈憂國〉中可見端倪。42 年來文壇以「憂國忌」為名,每年在三島的冥日舉行追悼活動,到今日為止,針對與三島切腹事件相關的〈憂國〉撰寫的論文不計其數。筆者考察三島創作〈憂國〉的動機,認為三島的〈憂國〉雖以1936 年日本「二.二六事件」為背景撰寫,但是如單從〈憂國〉男主角的切腹行為、大義精神或天皇論等視角,揣想十年後三島的自殺行為實有不足之處。再者過於聚焦三島的右翼思想,亦忽略了〈憂國〉的藝術創作意涵。本文深入分析三島在拍攝電影《憂國》過程時的堅持,剖析三島對於華格納音樂的告白,深入解讀三島對音樂與文字的認知。探討小說〈憂國〉、電影《憂國》與華格納《崔斯坦與伊索德》之間的關連性。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