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王安蘭"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個重構高中生機率概念的行動研究
    (2005) 王安蘭
    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法,調查個人所任教之三個社會組班級高三學生的原生機率概念及其影響,並實施試驗性直觀教學。本研究共分為兩階段,持續一個學年。第一階段為全班教學,教學策略包括利用類推比較、認知衝突和引入科學性知識來幫助學生察覺並驗證原生直觀,同時,運用直觀法則和引動後設認知。研究結果顯示,直觀迷思比例有降低的趨勢,學生在認識直觀法則之後,已經學會驗證自己的原生直觀,但也發現有部分學生因教學介入而否定直觀的意義與價值。 為了解決第一階段所遭遇的問題,在第二階段中,調整原來的教學策略,加入全班討論的活動。全班討論教學對大部分的學生有正面的影響,但是有少數學生仍受制於直觀的強制性,而感到疑惑並堅持其原生的想法,因此,進行了後半段的焦點小組晤談教學。這階段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許多機率問題的答對率提高,大部分學生已能清楚表達自己所寫數學式的意義,更有些個案學生,能比較不同機率問題間的差異,同時,也增加了數學思考的信心。 經過兩階段(包含三循環)研究的觀察發現,有些學生雖然能察覺直觀的迷思,卻又無法抗拒或克服直觀迷思;有些學生於修正原先的直觀迷思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卻又再次折返至原有的迷思,或在不熟悉的情境下,又再度使用原生直觀。這些觀察表明,直觀的特性不但會影響學生的機率概念學習,而且,原始直觀不可能消失,即使經過相當程度的教學介入,它仍會一直潛在地影響學生的機率思維。令人振奮的是,有少數學生,不但察覺而且能修正自己的原生直觀迷思,更進一步將其轉換成科學性的二階直觀;有些學生,甚至提出「修正直觀」的看法。這些學生的表現,證實了Fischbein(1987) 和Resnick(1999)“直觀是可以學習的,它是可以經由教學介入而改變”的教學猜測。 面對直觀的兩種極端面貌,為避免直觀迷思的影響和妨礙抽象思維的發展,教學時應直觀與邏輯並重,如能正確地運用直觀,將有助於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瞭解。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高中機率概念的直觀教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6-10-??) 金鈴; 王安蘭
    結合行動研究和教學實驗,本文報導3 班高三學生的原生機率直觀及1 學年直觀教學的成效。全班教學階段以類推比較、認知衝突和科學性知識,引導學生察覺和驗證自己的原生直觀並以直觀法則引動後設認知,之後加入學生討論活動,再轉為小組晤談教學。結果發現,有些學生能察覺直觀的迷思卻無法抗拒或克服直觀;有些學生於修正直觀迷思之後又折返原迷思,或因不熟悉情境又再度使用原迷思。這些現象表明,直觀不但會影響高中生機率概念的學習,即使經過教學介入,原生直觀似乎很難完全消失也持續影響她們的機率思維。但是,有少數學生能夠察覺與修正原有迷思並轉換成二階直觀或修正直觀。我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若能兼顧直觀與邏輯,並適當運用原生直觀和直觀法則,會有助高中生學習機率概念。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