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王學玲"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秋菊與秋決:清初仕清文人周亮工閩獄詩探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4-12-??) 王學玲; Wang, Hsueh-ling順治十二年(1655),入清仕途順達的周亮工(1612-1672)忽遭彈劾,官司審訊多時,始終判以問斬。直到清順治十七年(1660)方戲劇性逆轉,改徙寧古塔,隔年獲赦南還。為時六年的「閩獄案」,周亮工屢次瀕死,身心飽受煎熬,本文集中探討審訊後三年,其在京師度過二次重九日前後寫下的詩篇。第一年重九,獄案仍然纏訟,生還或有可能,此時周亮工的詩作充滿鄉思,渴望還家,同時又憂懼期待落空,歸鄉終如瓶中菊影,殘於枝頭。第二年重九,獄讞幾乎底定,秋後處決,重九日對周亮工而言,不但無法消災、不能久壽,極可能是形軀終止的死亡時刻。然而,在枝枯萎的殘菊形象又鼓舞了周亮工,矻孜寫詩著書,以傳自我之不屈情志。周亮工的顛躓宦途,突顯清初仕清文人的艱困處境。他的極愛運用秋菊意象,說明菊之高潔形象,乃為歷代文人重要的自我隱喻與精神依託。尤有甚之,周亮工以其幾乎問斬的切身遭遇,結合秋菊鄉思、死亡等意涵,與明遺民以菊託喻的情志內涵不盡相同。秋菊是周亮工蒙冤不屈的潔傲象徵,也是形軀或將殞殘的秋決預言。Item 秋菊與秋決:清初仕清文人周亮工閩獄詩探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4-12-??) 王學玲; Wang, Hsueh-ling順治十二年(1655),入清仕途順達的周亮工(1612-1672)忽遭彈劾,官司審訊多時,始終判以問斬。直到清順治十七年(1660)方戲劇性逆轉,改徙寧古塔,隔年獲赦南還。為時六年的「閩獄案」,周亮工屢次瀕死,身心飽受煎熬,本文集中探討審訊後三年,其在京師度過二次重九日前後寫下的詩篇。第一年重九,獄案仍然纏訟,生還或有可能,此時周亮工的詩作充滿鄉思,渴望還家,同時又憂懼期待落空,歸鄉終如瓶中菊影,殘於枝頭。第二年重九,獄讞幾乎底定,秋後處決,重九日對周亮工而言,不但無法消災、不能久壽,極可能是形軀終止的死亡時刻。然而,在枝枯萎的殘菊形象又鼓舞了周亮工,矻孜寫詩著書,以傳自我之不屈情志。周亮工的顛躓宦途,突顯清初仕清文人的艱困處境。他的極愛運用秋菊意象,說明菊之高潔形象,乃為歷代文人重要的自我隱喻與精神依託。尤有甚之,周亮工以其幾乎問斬的切身遭遇,結合秋菊鄉思、死亡等意涵,與明遺民以菊託喻的情志內涵不盡相同。秋菊是周亮工蒙冤不屈的潔傲象徵,也是形軀或將殞殘的秋決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