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王俊傑"
Now showing 1 - 6 of 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三氮二氧配位基鈷錯合物之合成、鑑定與 一氧化氮反應性之研究(2014) 王俊傑; WANG, CHUN-CHIEH本研究使用本實驗室先前所開發之N3O2 五牙基H2BDPP 和 H2BDPOMeP,經去質子化後與CoCl2 反應生成五配位二價鈷錯合物 Co(BDPP) (1) 及Co(BDPOMeP) (2),並可將其氧化至三價鈷錯合 物[Co(BDPP)(H2O)](BF4) (3) 與 [Co(BDPOMeP)(H2O)](BF4) (4)。錯 合物1 - 4 使用 X-ray 單晶繞射儀解析其結構,並以紫外-可見光光 譜儀、循環伏安儀等鑑定其物性和化性。在室溫下將錯合物 1 溶入 二氯甲烷,並與一氧化氮反應,從紫外-可見光光譜儀偵測反應溶液 可發現特徵吸收峰出現在380 和525 nm,並在其遠紅外光光譜觀察 到 1615 cm−1 的震動吸收峰,可能生成Co(BDPP)(NO) (5),在氮氣 下可長時間穩定存在,最後以理論計算加以輔佐其生成的可能性。另 一方面,在室溫下將錯合物 2 溶入二氯甲烷,並與一氧化氮反應, 亦可從紫外-可見光光譜儀偵測到特徵吸收峰在380 及518 nm。有 趣的是此時遠紅外光光譜觀察到1720 cm−1 的震動吸收峰,可能有 Co(BDPOMeP)(NO) (6) 的生成。Item 射頻磁控濺鍍法研製直接耦合高溫超導量子干涉元件磁量計與特性研究(2010) 王俊傑在磁控濺鍍的系統下,發現階梯高度跟薄膜厚度比會影響SQUID訊號的好壞。本實驗中在其他條件都盡量能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試了三種不同的高度比,發現三種比例中階梯跟薄膜的高度比1:0.9的Vpp有三個SQUID超過10 μV為最好。Item 數位典藏網站評估─以網路連結與網站紀錄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3-10-??) 黃慕萱; 董蕙茹; 王俊傑; Mu-Hsuan Huang, Huei-Ru Dong, Chun-Chieh Wang本文針對數位典藏的計畫入口網站「拓展臺灣數位典藏」及計畫成果網站「數位島嶼」兩網站進行評估,以網路計量中網路連結分析及網站紀錄分析方法,比較其在計畫初始的2008 年7~12 月及計畫將結束的2012 年1~6 月之表現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兩網站總網頁數分別成長2.9 倍及13.1 倍,表示網站內容豐富度增加;造訪者來源集中於臺灣及中國,此由於網站內容以中文為主,因此吸引使用中文的國家使用者。兩網站之停留時間及瀏覽頁數均偏低,大多集中在10 秒內或僅瀏覽1 頁,而代表影響力的網路影響係數未超過1.0,以及代表網站維護品質的失效連結數過高,此為兩網站可以改善的空間。Item 鈀薄膜奈米蝕刻技術應用在成長層狀薄膜合成(2023) 王俊傑; Wang, Chun-Chieh本論文研究目的在於開發一個金屬鈀的原子層蝕刻製程技術,未來能應用在其成長硫化物層數的控制。蝕刻的過程由兩個步驟組成,分別為表面改質與化學移除。第一步,我們選用快速升溫加熱的方法對金屬鈀薄膜進行表面氧化改質; 第二步,藉由高溫蒸發甲酸溶液進行氧化層移除,甲酸可以選擇性蝕刻掉鈀跟氧的結而不蝕刻鈀。蝕刻率取決於氧化過程中所形成之氧化鈀層的厚度。在 300oC進行氧化並利用濃度 0.1M的甲酸進行蝕刻,得最小蝕刻率 0.684 奈米/循環。此蝕刻製程經多次重複循環得之誤差值小,證明甲酸蝕刻製程的穩定與再現性。本實驗同時進行鈀金屬的硫化物開發,利用傳統加熱爐,將硫粉和試片放在爐中,藉由改變硫粉用量、反應溫度與加熱速率,在溫度為450oC,經由 Raman 、 XRD與 TEM分析得知成功合成均勻二硫化鈀層狀薄膜。這二硫化鈀材料具半導體性,我們分別將它製作成電晶體跟光感測器來探討它的特性。作為電晶體元件,我們從量測的曲線中萃取出的載’子遷移率與開關比分別為 217.9 cm2/Vs 以及 103。在光感測器方面,我們在特定電壓下利用不同波長的光源照射,量測其特性。其中以638nm照射下有最佳的響應值22 毫安培/瓦、外部量子效率=7.48%、D*=4.68×1011。當二硫化鈀厚度降低光電響應效果更為明顯。相較二硫化鉬,二硫化鈀除了同樣有不錯的光、電特性外,也有較佳的室溫穩定特性與較低的製程溫度,對後段三維元件堆疊整合發展是相當具有發展潛力的材料與應用。Item 高職機械科學生參加技能檢定:意願與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5-09-??) 王俊傑; 郭恒瑞; June-Jie Wang; Heng-Jui Kuo本研究旨在暸解高職機械科學生參加技能檢定意願與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之相關情形,由研究者編製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臺灣地區98 學年度辨理機械科學校的學生為研究母體,發出問卷999份,有效問卷848份,有效回收率為84.9%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獲致下述結論:一、不同背景的機械科學生對參加技能按定意願與在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有顯著差異。二、機械科學生參加技能檢定意願與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成正相關。三、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對參加技能檢定意願中以「學習動機」最具預測力。Item 高職機械科學生參加技能檢定:意願與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5-09-??) 王俊傑; 郭恒瑞; June-Jie Wang; Heng-Jui Kuo本研究旨在暸解高職機械科學生參加技能檢定意願與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之相關情形,由研究者編製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臺灣地區98 學年度辨理機械科學校的學生為研究母體,發出問卷999份,有效問卷848份,有效回收率為84.9%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獲致下述結論:一、不同背景的機械科學生對參加技能按定意願與在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有顯著差異。二、機械科學生參加技能檢定意願與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成正相關。三、專業學科課程學習因素對參加技能檢定意願中以「學習動機」最具預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