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潘采均"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帶著地方遠颺」:伊夫.博納富瓦的詩意空間(2020) 潘采均; Pan, Tsai-Chun本論文以加斯東.巴舍拉於《空間詩學》中的論述為主,探討法國當代詩人伊夫.博納富瓦的晚期四本詩集《雪的開始與結束》、《彎曲的船板》、《長錨鏈》與《當下時刻》中所呈現的詩意空間;在此架構中,我不僅呈現博納富瓦自身詩學的不斷革新,也加以論證此詩意空間的延展與動態建構,實是詩人自身的存有之展。 我假設此詩意空間為各物質、場所、事件與情感的集合體,它有其深度及厚度,同時因詩人之想像主體的活動而有其動能;在詩人以不同詩意象回歸特定母題時,此架構中的物質特性、乃至詩人情感皆不斷更新,連帶也調動此詩意空間之不斷建構與形變。本論文雖以巴舍拉論述作主調,但要強調的是巴舍拉是以幸福空間為研究主幹,相比之下,博納富瓦的空間詩學所處理與涵蓋的空間型態要來的更加廣泛,其中不乏空乏、靜滯、或敵意空間。因此,本論文可視為巴舍拉空間研究之另一切入。 本論文主要三章節,分別以「空間之誘惑」、「空間內冒險」、「於廣袤中建立信心」為論述主軸。第一章分析《雪的開始與結束》(1991),前半著重詩人如何在詩及散文中建立空間感、並在地方與空間的經驗中來回置換;後半以巴舍拉的動態想像,論述「雪」意象的動態性及詩意。第二章以《彎曲的船板》(2001)為分析對象,以石頭、水、家屋、船等詩意象的雙重性帶出巴舍拉想像哲學的動態辯證,說明詩人的力量意志如何在靜滯空間、無空間、甚至是敵意空間中前行;我辯證此動能即是此詩意空間不斷形變的根本原力。第三章分析兩詩集,《長錨鏈》(2008)與《當下時刻》(2011),強調詩人對自己詩學恆持的信心;此章節著重想像主體與客體間的相互關係,與詩人詩學中所呈現的「回歸」,以帶出此詩意空間之動態形塑與詩人的存在實為不可劃分、且呈相互辯證與消長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