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溫國雄"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興盛、衰落與轉型:居鑾華人社團音樂組織活動之興衰史
    (2021) 溫國雄; Woon, Kok Seong
    華人遷徙至馬來西亞已有悠久的歷史,後因19世紀英國殖民政府招攬華人前去進行開墾、種植作物,及開採礦石以為其獲得利益,馬來西亞才開始有了大量華人的移入。在歷經多年的海外生活,馬來西亞當地華人身上,雖然流著漢人的血液,卻因環境的差異,其音樂型態在當地的發展,亦有變化。居鑾市位處馬來半島南端的柔佛州中部地區,於20世紀初,因鐵路及公路的建設,以及開發橡膠種植,而聚集了各個不同方言群的華人及其音樂。1930年代,此地成為英國殖民軍事基地,而居鑾海南人比起其他方言群的華人,更有機會接觸英軍,以致在1957年,也就是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的同年,居鑾海南會館成立了居鑾第一支華人社團銅樂隊。爾後,其他居鑾華人社團銅樂隊,如雨後春筍般成立。這些華人社團包括柔佛州惠州會館、柔佛州高州公會、居鑾永春公會等。除了銅樂隊,當地華人社團也成立地緣性樂種之樂隊,以及當時風靡整個中國的華樂(國樂)隊。然而,居鑾音樂活動在經歷興盛期後,於1990年代開始進入衰落期,這些由居鑾華人社團帶領的音樂組織,隨著耆老的凋零、社會風氣的變化,逐漸式微。一部分的音樂組織選擇了轉型,不論是民間團體私營化,或是音樂活動內容的變遷,都讓這些居鑾華人社團音樂組織得以繼續與當地社區保持連結。同時,這些音樂型態,也在學校社團裡找到了它的生命力。本論文先以馬來西亞華人移入居鑾之路徑的歷史座標為切入點,並以早期報章中華人音樂歷史活動作為佐證,進而對居鑾華人社團音樂組織之活動時間與空間,加以探討,試圖透過此地音樂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建構出當地華人社團音樂組織之歷史發展及現況。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