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游惠文"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三峽藍染文化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2006) 游惠文; Yu Huiwen三峽藍染即將邁向第八個年頭,這項曾經消失的傳統產業,在當地「三角湧文化協進會」長期耕耘下,展開一系列的深耕計畫。三峽藍染的推動起源於三角湧文化協進會少數人的興趣與投入,後來因為參與的人頗多且凝聚共同意識而發展至今,不但成功吸引當地教師、社區民眾參與,深獲得公部門的支持。更以三峽藍染節結合產官學研創造新的行銷方式,讓藍染不再只是靠販售實體的傳統產業,更逐漸走向以教育行銷、體驗行銷、文化商品行銷為主的一個文化產業。 本研究以台北縣三峽鎮「三角湧文化協進會」為個案研究,並以教育行銷、體驗行銷、文化商品行銷為理論基礎。其中以Schmitt(1999)所提出的「體驗行銷」為理論基礎,深入剖析,如何運用了感官行銷、情感行銷、思考行銷、行動行銷及關聯行銷,在眾多文化消費選擇中,吸引消費者走入三峽享受「藍染體驗」、「藍染學習」及文化消費。 研究方法是透過深度訪談,包括協進會的行政規劃人員、種子教師,分析這個非營利組織所運用的行銷策略-----「教育行銷」、「體驗行銷」、「文化商品行銷」,是如何執行、被消費者感受。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獲致以下十一點結論: 一、協進會行政規劃人員,在經歷上具有社會教育行銷企劃相關領域的背景,行銷規劃符合學習者需求。 二、行銷規劃得宜符合組織目標。 三、以工作坊為行銷團隊,提昇行銷人員藍染知能。 四、結合人文歷史及自然資源,彰顯三峽藍染文化產業特色。 五、行銷公部門獲得認同與協助,延續藍染文化產業傳承。 六、在教育行銷上循序漸進—由單一行銷→差異行銷→目標行銷。 七、根據不同學習設計不同體驗活動。 八、行銷人員將體驗活動與地方文化資源結合,著重解說與導覽。 九、體驗行銷材料包的多元規劃,促成藍染文化產業化的發展。 十、在藍染文化商品行銷方面為實習階段的文化推廣模式。 十一、協辦藍染文化節拓展參與民眾,提昇行銷人員知能及視野。 本研究除了提出上述結論外,同時也對未來三峽藍染行銷提出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