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游小旻"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所公立華德福實驗中學科學課程教學之個案研究
    (2022) 游小旻; Yu, Hsiao-Min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不僅提升學習內容的彈性,下放課程發展主體至教師,更呼籲應提供量化數據與質性描述的學習評量。近年來,體制外教育在臺灣愈來愈受到重視,實驗教育三法的通過更為體制外教育提供了法規依據。其中,華德福教育在少子化趨勢下仍逆勢成長,不僅是備受矚目的教育體制之一,更是臺灣另類教育的大宗。華德福教育因為以人智學為依歸,作為改造學校的方法與組織:在課程上並沒有特定的教材或內容,而是配合學生的發展給予不同主題與型態的素材;甚至在原則上,每一次的學習過程都應有獨屬於該次共同工作的教師與學生之一次性課本。為使教師能自行研發課程與教材,教師需參與教學會議、共同備課、教學觀察與回饋,甚至主動參加工作坊、專題講座等。而這正是108課綱所看重、甚至強調的。因此,本研究以一所臺灣的公立華德福實驗中學為研究對象,利用教師訪談、參與觀察及文件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蒐集,再以開放編碼技術與行動者網路理論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發現華德福學校的科學課程教學特色有:(一)發展在地化、與生活連結的課程,(二)依教師自身興趣發展課程,(三)以科學史架構課程,(四)採現象為本的教學,以及(五)用工作本具體化學習成果並與學生對話。這些教學特色均可作為主流教育之教師因應108課綱的參考。高等教育學者除了於前述面向協助教師之外,更可進一步(一)促進教師間交流,實踐共備、觀課與議課,(二)發展整合式科學史教材,或(三)開設科學史教學相關課程,俾使學校教師以科學史提升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和對科學的態度。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