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梁偉賢"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劉卲《人物志》之經學淵源與創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9-12-??) 梁偉賢; LEONG, WEI-HEAN劉卲的《人物志》,向來被視為品鑑人材之書,其歸類則見仁見智,有名家、雜家、儒家等說法。細考其內容,雖雜見各家之說,然貫通全書的主脈,是大量仿寫儒家之經傳,及引用儒學的重要概念以建構其說,其他學派之文相較之下實為少數,故知其終以儒學為要。劉卲是一位人品淳厚、經學淵博之儒者,其政治理念亦是儒家以禮樂治國的思路。《人物志》描述的聖人,是儒家式的聖人,其撰著的目的,是欲以儒家之禮學平治天下;其才性理論,也以儒學為主而建構。過去的研究,罕有將《人物志》納入儒學發展的一環來討論,本文則詴從經學史的角度,探討劉卲的為人與學行,並析解他如何透過經學思想,創造其才性理論,且發展出自成一格之儒學。Item 論鄭玄注「中和」之「覆載」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7-12-??) 梁偉賢; Leong, Wei-hean關於〈中庸〉「中和」之詮釋,在宋朝之後成為儒家重要的討論議題。東漢鄭玄是最早註解〈中庸〉的經師,但他對於「中和」的說法卻一直不受重視。本文經由分析鄭玄以「天地覆載」詮釋「中和」的說法,歸納出:「中」是內在之「位域」,此位域能含容、節制人的情性,使之「發而皆中節」,達到「和」之狀態。「致中和」,則與天地合德,而能化育萬物。「中和」平淡、無為,既能成己,又能成物。「至誠」是達致中和之引使。而「禮樂」符合天地之道,是使人和社會達致中和的最佳方式,故治國不能不為禮樂。Item 鑑定能強化清除多麩醯胺酸堆積的新穎小分子藥物(2014) 梁偉賢多麩醯胺酸疾病是由於突變基因表現不正常擴增的CAG三個核苷酸重複所引起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突變基因會產生帶有過度延長多麩醯胺片段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因為延長的多麩醯胺酸片段而錯誤摺疊,發生聚集並形成不可溶的沉澱物而帶有神經毒性,導致神經細胞多個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引起細胞死亡。目前並未發展出有效的治療藥物,而減少毒性蛋白的堆積被認為是能有效改善病情的治療策略。細胞自噬是細胞內降解蛋白質和胞器的重要方式。它能透過形成雙層膜結構包裹需降解蛋白後,與溶酶體融合進行分解。細胞自噬被證明能清除多麩醯胺酸疾病相關毒性蛋白,具有保護細胞的功能。因此,促進細胞自噬是被認為是治療多麩醯胺酸疾病的可行方式。本研究利用表現過度延長多麩醯胺片段蛋白質的人類神經瘤母細胞作為篩選平台,鑑定一系列小分子合成化合物。實驗是以螢光染色標定細胞自噬相關標記,篩選出能誘導細胞自噬的化合物。再利用螢光顯微鏡鑑定藥物能加強清除毒性蛋白堆積物。並在西方轉漬法確定藥物能使細胞自噬的標記蛋白LC3上升。此外,利用細胞自噬抑制劑能通過抑制細胞自噬而減弱藥物效果,證明藥物是透過促進自噬來清除毒性蛋白堆積物。未來本研究會對藥物誘導自噬影響的機制作更深入的研究,希望能提供更多相關證據,開發出有效治療多麩醯胺酸疾病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