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柳淑惠"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台灣地區溫泉水域及冷水溪流日本樹蛙(Buergeria japonica)生殖族群體型差異及生長之探討
    (2010) 柳淑惠; Shu-Huei Liou
    日本樹蛙(Buergeria japonica)是台灣29種原生蛙類中唯一會選擇在溫泉水域及冷水溪流進行繁殖活動的蛙類。本研究探討台灣地區溫泉水域與冷水溪流日本樹蛙生殖族群的體型、年齡及成長是否受環境影響而有差異。研究結果發現日本樹蛙有明顯雌雄二型性,雌蛙體型較大;雄蛙2歲達到性成熟、雌蛙於3歲達到性成熟,透過觀察趾骨切片推論造成雌蛙體型較大的原因與雌蛙延後性成熟有關。運用von Bertalanffy growth model估算台灣地區日本樹蛙之成長模式,結果顯示日本樹蛙雄蛙成長係數(K)為0.51,吻肛長理論極限值為29.96 mm;雌蛙成長係數為0.23,吻肛長理論極限為44.96 mm。 溫泉水域日本樹蛙生殖族群,雄蛙平均吻肛長26.35±1.46 mm,估計年齡由2至5歲,平均估計年齡3.53±0.68 (n=184)歲,雌蛙吻肛長31.51±2.38 mm,估計年齡由3至5歲,平均估計年齡4.29±0.60(n=42)。冷水溪流日本樹蛙生殖族群,雄蛙平均吻肛長27.33±1.16 mm,估計年齡由3至5歲,平均估計年齡4.02±0.70(n=197)歲,雌蛙平均吻肛長34.06±2.20 mm,估計年齡由4至6歲,平均估計年齡4.69±0.54(n=29)。研究結果顯示,冷水溪流日本樹蛙生殖族群平均年齡及 體型均顯著高於溫泉水域,可能與溫泉水域日本樹蛙提早投入生殖有關。 趾骨切片方面,冷水溪流生殖族群趾骨周長及各LAG周長大於溫泉水域生殖族群,各年趾骨成長量在兩水域生殖族群間沒有差異。溫泉水域雄蛙生殖族群的骨髓空腔佔趾骨百分比高於冷水溪流雄蛙族,推測是因為溫泉高溫使日本樹蛙代謝加速所造成。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眷顏˙ 憶趣˙ 凝眸—人物圖像創作研究
    (2010) 柳淑惠
    生為眷村長大的空軍子弟,心理帶有使命感,不想再追求個人的象牙塔藝術造詣,套入創作公式而已,希望也有「其他因素」的藝術表現,更不希望「眷村」成為歷史名詞,漸進探討當代台灣社會族群的脈絡。討論台灣近代歷史藝術中,借用將消失的「眷村憶像」、「族群想像」,追尋印象中的「精神內涵」題材來延伸發展,引導出背後意涵的「議題論述」到底為何。是國家當政者的權利爭奪戰或是老百姓的基本生存土地居住權。 筆者藝術家發掘代表台灣的各種可能性,這些作品能夠形塑出「在地台灣」,台灣獨特的文化歷史,跨越語言,誇越文化,重新閱讀臺灣近代史料,檢視「台灣性新鄉土」的當代書寫意義。回顧台灣歷史、政治的變遷,台灣人對於被殖民的殘酷事實所帶來的苦難,時間的距離長遠,讓我們以理性態度來恢復台灣人的善良。 創作作品與論文以「眷村憶像」、「族群想像」使用這兩種思維做為主軸。重新思考,臺灣當代性的特殊面貌。以憶念的深刻體驗感受,轉化為個體作品,美學素養、藝術見解、象徵意義及實證體會能見到這些思惟流動其內。 第一章討論剖析自己心理,醞釀出創作動機與緣由,此種詮釋是自然很直接但也非常局限。 第二章本身對於島嶼臺灣,近代史來源深感興趣,再度落回「殖民/被殖民」的思慕之中。 第三章借鏡反照出臺灣,百年刻苦人物圖像,對照出中國特殊的藝術情境,也關照西方的理想與激情的政治災難藝術語彙。 第四章討論創作作品的形式、內容意涵,材質的消融及解消的意圖。 第五章創作作品總體介紹過程、棄絕耽美的形式主義,堅守寫實主義美學以憶境、絮語為大敘事做為創作標的。 第六章總結心得與期許。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