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耀南"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華民國參加「第一屆亞太經合會青少年科技節」 記實(二)(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8-12-??) 柳賢; 周進洋; 林明良; 林耀南Item 中華民國參加「第一屆亞太經合會青少年科技節」記實(一)(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8-11-??) 柳賢; 周進洋; 林明良; 林耀南Item 創造階段特定技巧模式的發展與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2-03-??) 林耀南; 張雨霖; 邱發忠; 賴志明; Yao-Nan Lin, Yu-Lin Chang, Fa-Chung Chiu, Chih-Ming Lai過去創造課程教學模式上,大多側重創造歷程或創造技巧,並未對創造歷程與技巧進行統整。本研究在綜合過去創造歷程與創造技巧模式後,建構出「創造階段特定技巧模式」(Model of Creative Stage-specific Technique, MCST),依此模式設計課程並檢驗課程的效果。本研究以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的方式,將65位大學生區分為MCST組與控制組。本研究的實驗程序如下:一、兩組均接受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科技想像傾向量表及創意觀點量表之前測;二、MCST組的參與者接受30小時的MCST課程;控制組的參與者則未接受創造思考的相關課程;三、最後兩組參與者皆施測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科技想像傾向量表及創意觀點量表之後測。結果顯示(相對於控制組):一、MCST組的參與者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流暢力與變通力指標上皆有顯著的提升,在獨創力指標上則未見提升;二、MCST組的參與者在科技想像傾向量表的創新改造、感質表徵、實用評估、正向喜好、功能價值指標上皆有顯著的提升效果;在超越現實指標上則未見提升效果;三、在創意觀點量表上,MCST組顯示提升了創意成長觀,而且降低了創意固定觀。綜合上述可知,本研究發展之創造階段特定技巧模式是有效的,未來可應用於提升創造思考課程的實務中。Item 想像力構念之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12-??) 邱發忠; 陳學志; 林耀南; 涂莉苹; Fa-Chung Chiu; Hsueh-Chih Chen; Yao-NanLin; Priscilla L.-P. Tu本研究目的在探究想像力的楷念。研究1由蒐集想像力的文獻,及詢問198 位大學生對想像力的定義來蒐集想像力的詞棠,並歸納出14 類的想像力詞棠,以為製「想像力概念評定作業」。之後,邀請8 位創造與想像力專家被要求以配對比較方式,對想像力詞彙進行相異性評定﹒經由多向度量尺分析發現,想像力包含「想像產生」、「超越現質」及「想像感受 」三個成份。研究2 要求參與者在進行想像作業時儘量以超越現質的標準來生產點子,而研究3 則要求參與者進行想像思考﹒結果發現,質驗二、三實徵支持了想像力定義,模式的超越現質與想像感受構念。本研究所得之想像力構念可引導未來想像力研究與實務。Item 頓悟性問題解決規則教導與效果評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12-??) 邱發忠; 徐芝君; 張雨霖; 林耀南; 陳學志; Fa-Chung Chiu, Chih-Chun Hsu, Yu-Lin Chang, Yao-Nan Lin, Hsueh-Chih Chen,頓悟性問題解決訓練是創造教育和創新思考的核心議題之一,過去既有提升頓悟性問題解決方法的研究,多數並非基於頓悟性問題解題規則。而根據過去研究顯示頓悟問題與笑話具有共通性,故本研究藉由分析笑話的結構與規則進行頓悟問題解題規則的教導,並以實徵實驗檢驗之。研究一將101位參與者隨機分派至頓悟性問題解決訓練之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同時予以「詞彙的多義性」、「符合關鍵語句的例外狀況」、「符合關鍵語句的例外規則」等頓悟性問題解決規則之整合訓練後,完成三類頓悟性問題與擴散性思考測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在「詞彙的多義性」與「符合關鍵語句的例外規則」類之頓悟性問題解決上具有提升效果;而且,在整體的頓悟性問題解決表現上亦具有訓練效果。此外,實驗組訓練也顯示可以提升擴散性思考的表現。研究二為瞭解個別解題規則訓練對於不同類別頓悟性問題解題效果之差異,將200位大學生隨機分派至三種不同解題規則:「詞彙的多義性」、「符合關鍵語句的例外狀況」、「符合關鍵語句的例外規則」之實驗組及「控制」組的訓練,接下來完成如同研究一的三類頓悟性問題。結果顯示「詞彙的多義性」訓練對「詞彙的多義性」與整體頓悟性問題解決表現具有提升效果;然而,「符合關鍵語句的例外狀況」與「符合關鍵語句的例外規則」訓練則未呈現提升解題的訓練效果。本研究初步發現基於笑話結構的「詞彙的多義性」規則訓練之效果,據此建議實務方面可運用此規則來教導頓悟性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