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美伶"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中教師管教現況與問題(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0-04-??) 李介至; 林美伶; Lee, Jie-zhiLin, Mei-lingItem 從動機觀點探討物流業員工滿意度研究-以S公司為例(2021) 林美伶; Lin, Mei-Ling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興起,物流產業隨著蓬勃發展,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可能受到公司制度與政策的影響,也可能存在部門的差異。本研究基於二因子理論及需求層級理論,探討影響員工對公司滿意度的因素,同時對於公司的規定政策、規定與制度的改變對員工的滿意度影響進行探究。 本研究的個案為台灣S速運公司,為因應業務的需求,該公司進行改善各項管理規章、軟硬設施、舉辦各類活動及依各職務制訂薪酬方案,很值得做為探討員工滿意的對象。針對台灣S速運公司1,640名員工的問卷調查得到的1,309份有效樣本,另以員工關懷訪談意見反饋及工作環境分析等方式收集員工意見以做為本研究資料。問卷調查主要從組織視角及員工視角來觀察,影響員工滿度的各種構面,如組織、工作、發展、回報、氛圍等,再分別細分成各種維度,如客戶導向、文化價值、戰略與領導力、變革管理、創新、工作本身、運營效率、學習與發展、薪酬與績效、認可、溝通、團隊合作、直屬上級、安全等並進行不同部門的比較。 經過分析發現,造成員工不滿意有下列四個因素:第一、薪資福利:員工對於薪酬福利感到不滿,不單純是工資多寡的問題,而是因內外部比較而產生的不公平、是否依令規範是設計薪酬制度等都是響員工滿意的重大因素。第二、獎勵及認可:員工希望被了解及尊重,感受存在主管的心中、受到獎勵;第三、團隊合作:員工希望工作溝通是暢通的,可以互相獲得支持與協;第四、變革管理與創新:員工希望創新想法可以獲得支持,工作方向是有效且穩定的。不滿意的因素會因不同部門、人員屬性或者用工模式....等會有差異,例如:職能部門為薪酬福利,而經營管理部門為獎勵及認可、變革管理與創新。 本研究發現,根據二因子理論的觀點,保健因子基本上是員工基本的需求,當員工產生不滿足時,會導對公司不滿,因此公司能重視員工薪酬福利不滿足的原因以預防員工產不滿意;而獎勵及認可、團隊合作、變革管理與創新等屬於激勵因子,運用管理的手法,即時給予反饋,以達激勵效果。根據需求層級理論觀點,依不同需求層次給薪資福利策略及生涯發展規劃採取個別差異化制度方案,以滿足不同員工的需求;再者,主管應主動關懷員工並適時分享組織未來的發展方向,即時獎勵及支持員工創新想法,營造支持性工作環境;最後是新政策實施時,給予員工充分的宣導及說明。Item 第2型糖尿病老人生活適應與死亡態度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為例(2006) 林美伶; Mei-Ling,Li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罹患第2型糖尿病老人之基本資料變項(社會人口學變項、疾病特性)、生活適應與死亡態度之現況及相關性。本研究採橫斷式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以立意取樣選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陳代謝科門診之病患共135人為研究對象。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氏事後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重要結果歸納如下:研究對象以女性、70-74歲、小學畢業或肄業、有宗教信仰、已婚、與配偶及子女或孫子女同住、經濟依賴、有從事休閒活動者居多。患病及治療年數以5年以下者居多、治療方式大多以口服降血糖藥為主、多數有合併症、大多血親沒有罹患糖尿病情形。研究對象在生理適應方面,以自覺健康狀況普通、罹患一項疾病以下、日常生活活動為獨立自主的老人居多,心理適應狀況為中上程度,社會適應狀況則為中等程度。對死亡抱持著坦然接受的態度。研究對象的生活適應隨著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狀況、居住安排、經濟狀況、休閒活動及患病年數、治療年數、治療方式(運動控制)、併發症情形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死亡態度隨著性別、宗教信仰、治療方式(針劑注射)、併發症情形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研究對象之生活適應與死亡態度相關性,「自覺健康狀況」越好,越傾向於「趨近導向的死亡接受」,越不會傾向於「解脫導向的死亡接受」;疾病影響程度越大,越傾向於「解脫導向的死亡接受」。心理適應越好,越不會傾向於「解脫導向的死亡接受」。社會適應好壞與死亡態度之間無顯著性相關。 在生活適應量表方面,自覺健康狀況層面中,經濟狀況、休閒活動、併發症情形為預測因子,可解釋變異量為21.4%;罹病狀況層面中,患病年數、針劑注射為預測因子,可解釋變異量為6.2%;疾病影響程度及項目層面中,性別、年齡、運動控制、針劑注射為預測因子,可解釋變異量為21.6%。心理適應方面,年齡、婚姻狀況、休閒活動、併發症情形為預測因子,可解釋變異量為36.6%。社會適應方面,教育程度、婚姻狀況、休閒活動、併發症情形為預測因子,可解釋變異量為33.8%。在死亡態度量表方面,死亡恐懼分量表中,針劑注射為預測因子,可解釋變異量為3.2%;趨近導向的死亡接受分量表中,宗教信仰為預測因子,可解釋變異量為3.7%;解脫導向的死亡接受分量表中,併發症情形為預測因子,可解釋變異量為4.6%。 最後針對本研究過程及結果,提出後續可努力的方向,作為糖尿病衛生教育及未來研究之參考。